送张秀才兼简德麟

长安千门憎热客,我独怜君来解热。

呼儿具饭懒出口,藜羹不糁甘一啜。

北州别驾玉刻麟,索书往见良可人。

驿使别来无一字,知有此情谁与亲。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安城中的众多门第都厌恶炎热的客人,唯独我喜爱你,因为你的到来能带来清凉。
唤孩子准备饭菜我都懒得开口,即使粗陋的藜粥,我也愿意陪你慢慢品尝。
北州的别驾如同美玉般的人物,他向我要书信,想见那位可爱的友人。
自从驿站使者离开后,我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这份深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注释

长安:指唐朝首都长安。
憎:厌恶。
热客:在炎热中受苦的人。
怜:怜爱。
呼儿:呼唤孩子。
具饭:准备饭菜。
藜羹:粗糙的野菜汤。
甘:乐意。
北州别驾:北方州郡的副官或官员。
玉刻麟:比喻人物品质高洁。
良可人:极好的人,令人满意的人。
驿使:古代传递公文或信件的使者。
一字:一封信或只言片语。
亲:亲近,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张秀才兼简德麟》。诗中表达的是对友人张秀才的深深关怀和离别的感慨。首句“长安千门憎热客”,描绘了长安城中夏日炎炎,人们普遍厌倦炎热的场景,而诗人却独独怜惜张秀才的到来,因为他能带来一丝清凉。接着,“呼儿具饭懒出口,藜羹不糁甘一啜”写诗人虽生活简朴,但对朋友的到来仍热情款待,即使是最简单的藜羹也感到满足。

诗人提到“北州别驾玉刻麟”,暗示张秀才身份尊贵,如同美玉般珍贵。他希望能通过书信与“良可人”(可能指德麟)保持联系,然而“驿使别来无一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音讯全无的担忧。最后,“知有此情谁与亲”,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寓含了对离别的淡淡哀愁,展现了宋诗的婉约风格。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四)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

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

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

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

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

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

与游今已后,行矣勿停轨。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三)

吾友孙子实,爱学吾所畏。

持身如处子,得句有馀味。

交欢艰难际,凛然见名谊。

吾病卧里中,车马日一至。

遣医馈粱肉,忧憙见颜际。

慇勤劝加餐,代我破戒罪。

一别已三秋,君室乃其季。

轮囷见眼中,不作千里外。

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形式: 古风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二)

祁氏号外府,藏室多异书。

自公有馀力,一览意何如。

为学虽日益,受益不受诬。

正须高著眼,濠梁有游鱼。

形式: 古风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一)

谢公中年后,畏与亲友别。

数日怀抱恶,每笑冠缨绝。

生有四方事,死当一语决。

前笑今则悲,吾衰拟何说。

著鞭何必先,倒笔不容掣。

鞭尔辕下驹,万里一改辙。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