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西归》由金代诗人李汾所作,通过描绘个人经历与对社会的观察,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联“扰扰王城足是非,不堪多病决然归”,开篇即点出在繁华而充满是非的京城生活,身心俱疲,最终决定离开。这里以“扰扰”形容京城的繁忙与纷扰,以“是非”指代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
颔联“只因有口谈时事,几被无心触祸机”,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离开的原因。他因为直言不讳地谈论时事,无意中触及了政治的敏感地带,险些遭遇不测。这不仅反映了诗人性格中的直率和勇敢,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危险。
颈联“日暮豺狼当路立,天寒雕鹗傍人飞”,运用象征手法,将“日暮”、“豺狼”、“天寒”、“雕鹗”等意象串联起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危机和挑战的社会环境。其中,“豺狼”比喻社会上的恶势力,“雕鹗”则象征着孤独的个体在逆境中挣扎求生的形象。这两句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也是对身处其中的个人命运的感慨。
尾联“终南山色明如画,何限春风笋蕨肥”,笔锋一转,转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终南山的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春风吹拂下,竹笋和蕨菜都长得肥美。这一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是一种心灵的解脱,象征着从世俗的束缚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