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吾摘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以发之用韵答赋

三时收功还朔易,百川敛盈归海㡿。

谁将苍龙挂秋汉,宇宙中间卷无迹。

人情易感变中化,达者常观消处息。

向来未识梅花时,绕溪问讯巡檐索。

绝怜玉雪倚横参,又爱青黄弄烟日。

中年易里逢梅生,便向根心见华实。

候虫奋地桃李妍,野火烧原葭菼茁。

方从阳壮争门出,直待阴穷排闼入。

随时作计何大痴,争似此君藏用密。

人官天地命万物,二实五殊根则一。

囿形辟阖浑不知,却把真诚作空寂。

亭前拟绘九老图,付与人间子云识。

形式: 古风

翻译

日出、日中、日落时分完成功业后回归北方,百川汇聚于海
是谁将苍龙的形象挂在秋天的银河上,宇宙间它的身影卷起无痕
人的感情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通达的人总能观察到消亡中的生机
我从未在梅花盛开的时节相遇,沿着溪边询问,探访院落
特别怜爱那洁白如玉的梅花依傍着横斜的参星,又喜爱它在青黄烟雾中摇曳
中年时期遇到梅花,便能看见它扎根深处的花实
昆虫在地面上活跃,桃花李花盛开,野外火光照亮原野,芦苇和荻草茁壮生长
正当春天旺盛时,梅花争先恐后地开放,直到秋季衰败才退去
随季节变换而制定计划是多么愚蠢,哪比得过梅花深藏不露的智慧
人的官职虽有高低,但天地赋予万物的使命相同,万物虽有差异,根源却一致
人们受限于形体,却往往忽视了真实与空寂的统一
我打算在亭前画一幅九位老人的图,让世人能理解这深意

注释

朔易:指日出、日中、日落。
苍龙:古人对银河的比喻,像龙一样横跨天空。
消处息:指事物的消亡中蕴含的新生命。
梅花时:梅花盛开的季节。
玉雪:形容梅花的洁白。
横参:横斜的参星,古代星象之一。
华实:花和果实,象征生命的繁衍。
候虫:季节性出现的昆虫。
排闼入:推开门进入,比喻事物的更迭。
藏用密:深藏不露的智慧。
二实五殊:两种实质,五种不同形态,强调根源的一致性。
空寂:指超越世俗的空灵境界。
九老图:古代描绘多位长者的图画,象征长寿和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名为《肩吾摘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以发之用韵答赋》。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季节更替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以“三时收功还朔易,百川敛盈归海”象征世间万物的变化与回归,又以“苍龙挂秋汉”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志向。诗人强调达观的人生态度,认为在变化中应如梅花一般,无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自身的纯洁和生命力。

“中年易里逢梅生,便向根心见华实”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内在品质的赞赏,以及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他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如候虫、桃李、野火等,以此比喻人生的起伏和生生不息。诗人批评那些不能顺应时节变化的人,认为他们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得失,而忽略了内在的智慧和深藏不露的力量。

最后,诗人以天地间万物的统一性,批评那些将天地法则误解为空寂的人,提倡真诚与实际的处世态度。他期望通过描绘“九老图”,将这种智慧传递给后人,如同扬雄(子云)般深思人生哲理。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言丰富,体现了魏了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饯章郎中以浙东仓归湖州

武陵城中春事浓,楝花欲开未开风。

常平使者谢朝列,袖有英簜吾将东。

披孔翠裘上马去,锦鞯昱爚三花骢。

先携令名作乡绣,却把仁念为仓红。

世人机浅嗜欲深,便从扶木穷高舂。

朝余苍梧夕县圃,何似缓辔摇冬珑。

曩余除官本同署,至自万里惊燕鸿。

诸公祖筵乱平湖,复我不往心忡忡。

君今姑为粤人行,明年归朝傥及同。

形式: 古风

临川过永叔植慈竹义木于庭乃榜其堂曰慈义索余诗

冬笋与霜堇,孝可使之生。

老槐与枯荆,义可使之荣。

芸芸天壤閒,何物非吾诚。

根心贯芽蘖,影响于形声。

过君资孝友,早识真重轻。

一时东南彦,意气何相倾。

虚几隐天籁,深居观物情。

慈竹吾父子,义木吾弟兄。

夜檐月送影,昼户烟输晴。

与我一般意,乃作堂堂名。竹根头??,下覆复上承。

木以同本故,叶叶皆相亲。

承覆匪强合,相亲谁使令。

兹有靡不有,斧斤日丁丁。

愿言厚封植,岁晚长青青。

形式: 古风

临发潼上许侍郎提刑饯于东山赋诗留别

人生出处亦何常,又到涪江江上乡。

山色如逢故人语,松声仍作去年香。

红裳大舶满清镜,翠潋白沙明夕阳。

未省此欢何日更,拟邀明月照昏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阁行

北城之阳有南阁,李家石林丈人作。

上有储皇资善颜,下有先世淳熙脚。

前瞻平远后闉阇,左揖蟆颐右龙鹤。

丙丁架上书衡从,甲乙槛前石参错。

有时晨策披氤氲,九万帝青闯帘幕。

有时夜几凭泬寥,海牛挂空月为箔。

啾嘈市声不我即,淡沱春风无处着。

斯干秩秩兄弟好,伐木丁丁友朋乐。

我亦时为末至宾,尊前往往追酬酢。

主人挽我观南山,南山分明在天角。

岂不陪朝隮,浮云翳林薄。

浮云白衣苍狗耳,须臾变态山自若。

置之姑勿道,愿言细商略。

试观天地之最中,坎北离南俨成列。

人以一心位两间,取象为离岂徒设。

譬如南方万物皆相见,又如日中纤微靡不炤,亭亭当当亦绰绰。

远看鸢鱼近夫妇,仰观宇宙俯今昨。

随事炯然存,旦昼敢金铄。

主人闻此笑而兴,谓我此言亦观噱。

次成古歌行,聊当南阁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