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游蜀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走遍青山直到益州,锦绣城楼下有两条江流。
杜甫曾经在这里居住,直到来到浣花溪的源头。

注释

行:行走。
尽:完,全部。
青山:青翠的山峦。
到:到达。
益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四川省成都市。
锦城:成都的别称,因丝绸织造业发达而得名。
楼:楼房。
下:下面。
二江:指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可能是府南河和金沙江。
杜家:指杜甫的家族。
曾:曾经。
此中:这里。
为:为了。
浣花溪:位于成都市的一条著名溪流,与杜甫故居有关。
水头:溪流的源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诗人站在锦城楼下,看着两江水流奔腾,心中思索着杜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山水的向往。

"行尽青山到益州"一句,以简洁的话语勾勒出旅途的终点,益州即今之成都,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示,也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处。"锦城楼下二江流"则具体描绘了送别的地理环境,锦城指的是成都市内的锦城湖,而"二江"则可能指岷江与淮江,这些都是当时蜀地的重要水系。

"杜家曾向此中住"一句,则点出了历史的深度,提及了古代名将杜伏威的家族在这里居住过。这种历史的穿插,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厚重,也让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神秘和悠久。

最后一句"为到浣花溪水头"则透露出诗人送别之行的目的地——浣花溪,这个地方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所在。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蜀道艰辛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和深沉的历史感,展现了一场别离之旅的画面,是一首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律师归婺州

京中开讲已多时,曾作坛头證戒师。

归到双溪桥北寺,乡僧争就学威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晊师

九星台下煎茶别,五老峰头觅寺居。

作得新诗旋相寄,人来请莫达空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送梧州王使君

楚江亭上秋风起,看发苍梧太守船。

千里同行从此别,相逢又隔几多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萧远弟

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

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