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

频年望西山,不踏西山路。

冠者五六人,今始纵余步。

野径自盘纡,绀宇半新故。

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

榕根络断崖,石栏曲折布。

俯视百千家,何门有走兔。

谁谓清泠场,未足展怀素。

落景混孤钟,携手各相顾。

筵罢咏而归,馀音似曲度。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山的向往与探访,以及在西山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诗中充满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流露。

首先,诗的开头“频年望西山,不踏西山路”表达了诗人多年以来对西山的向往,却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接着,“冠者五六人,今始纵余步”描述了这次终于有机会踏上西山,与几位同伴一同漫步的情景。

随后,诗人以“野径自盘纡,绀宇半新故”描绘了西山蜿蜒的小路和古老的寺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紧接着,“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通过鸟鸣和树木的密集,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凉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榕根络断崖,石栏曲折布”则进一步展示了西山独特的地貌特征,榕树根系盘绕悬崖,石栏蜿蜒曲折,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俯视百千家,何门有走兔”一句,诗人从高处俯瞰,看到了山下的村落,但并未提及任何具体的景象,而是留下了一丝神秘与想象的空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谁谓清泠场,未足展怀素”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环境的赞赏,认为这里虽清冷,却足以释放心灵的束缚,展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最后,“落景混孤钟,携手各相顾”描绘了夕阳与钟声交织的画面,以及众人携手同行的温馨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同伴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而“筵罢咏而归,馀音似曲度”则以宴会结束后的余音,象征着美好时光的延续与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

佘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鉴江

长江白于练,一桥乃横束。

齧石碎波声,十里泻冰玉。

过客脍鲜鳞,炉头秋酿熟。

饮罢自閒行,何必多舆仆。

落日照空山,回光连渚绿。

奈有僦居人,两岸杂歌哭。

睹事若伤心,也应长闭目。

形式: 古风

锦岩

好山如美人,贵肉宁贵骨。

台榭其妆奁,草花其肤发。

少之而媚生,多之则态没。

伊岩自何来,观者神顿发。

朱栏引清风,绀宇留明月。

虽近歌舞场,真形亦昭揭。

白石却嶙峋,游人不敢伐。

如其在僻郊,万古犹傲兀。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度浈阳峡

初辞中宿山,旋复度皋石。

地灵各护奇,川岳几开辟。

海势从西来,万里肆奔迫。

怒石制波涛,连空锁秋碧。

峭崖争欲坠,幽草缀寒壁。

丹梯不可寻,止望莓苔迹。

篙师习江湖,历险无阻阨。

缓棹青溟间,遐览纵所适。

飞仙去何年,微云天际白。

形式: 古风

观音岩

奇石嵌空势,连山多崩奔。

至此险亦止,截然当海门。

千尺无迂回,古色雨露痕。

俯映寒流急,惊浪相吐吞。

近水乃岩之,海气通云根。

欲寻杳无路,藤萝不可扪。

徘徊荡舟去,芦苇泊荒村。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