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一)

去年五月扣松关,方与先生一解颜。

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

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去年五月我曾离开松关,那时才初次见到先生展露笑容。
如今我拄着藜杖寻找旧日的隐居之地,听说你已在空山中弃剑丢琴,归隐生活。
昔日的朋友如今所剩无几,漂泊在外的我因思念而心生悲伤。
我感叹洞前那向东流逝的流水,不如那些离世之人还能重归故土。

注释

扣松关:离开松关。
先生:指诗人尊敬的人。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步行工具。
旧隐:过去的隐居处。
琴剑蜕空山:弃置琴剑,归隐山林。
羁旅:旅居他乡。
逝者:去世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一)》。诗人通过此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去年五月扣松关,方与先生一解颜"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背景,即去年五月,当时诗人与朋友在松关相聚,一同解开心中的郁结。这里的“扣松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而“方与先生一解颜”则表明了那次会面让双方的心情都得到了释放。

"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这两句描绘了现在的情景。诗人手持拐杖,步履蹒跚地寻找着过去的隐居之所,同时听到朋友的琴声和剑气似乎融入了空旷的山林。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孤寂与怀念。

"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现实的无奈。朋友如同满目所见的美好事物,现在却不复存在,这种对比让诗人的内心充满哀伤,一时之间涌出泪水。

"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命流逝的感慨。面对着洞前的流水,诗人感叹自己随时间向东方流失,与过去相比,更显得无力回天。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水流不息的写照,也是对个人生命不可逆转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与过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栖霞

冷烟缠山腰,暗水冽石骨。

欲风松先鸣,未雨苔已滑。

洞前多琪花,洞里多紫霞。

高人得所栖,日永蒸胡麻。

形式: 古风

浙江待潮

秋空无尘雁可数,芦花蓼花满江渚。

夕阳影里高掀蓬,落叶声中更鸣橹。

六角扇起解热风,三杯酒为浇诗雨。

船头拔剑叫飞廉,潮花捲雪鱼龙舞。

形式: 古风

病起

我爱山水清,淘洗诗中俗。

朅来山水间,白昼卧茅屋。

天公知此癖,复还我以病。

病中玩山水,诗句觉愈胜。

我欲抱病吟,生怕病忽愈。

锢口莫汤药,静对山水语。

君看病中句,不特苦且清。

长如酒后时,雄吟畏酒醒。

行带琼台云,随风下山去。

回首山上庵,记在猿啼处。

形式: 古风

积翠楼

飞云涌浪天边来,翠色迷空拨不开。

逸人怜此一崔嵬,峨翚危檐倚翠堆。

客来楼前认林樾,坐久神爽愈飞越。

移时双鹤何处归,遥见前山两点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