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向山看霁色,步步豁幽性。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石门有馀好,霞残月欲映。

上诣远公庐,孤峰悬一径。

云里隔窗火,松下闻山磬。

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禅定。

形式: 古风

翻译

向着山峦欣赏雨后晴朗的景色,每一步都让心境变得开阔。
夕阳的余晖照亮了湍急的流水,寒冷的天空中万座山峰显得格外清晰。
石门处风景优美,晚霞消散,月亮即将升起。
我向上攀登,前往远公的庐舍,只见一条小路挂在孤峰之间。
在云雾缭绕中,透过窗户能看到远处的火光,松林下传来阵阵钟声。
客人来访,无需多言,我与客人都沉浸在禅定与自然的和谐之中。

注释

向山:朝向山峦。
霁色:雨后的晴朗。
豁:开阔。
幽性:内心深处的性情。
返照:夕阳余晖。
乱流:湍急的流水。
寒空:寒冷的天空。
千嶂:众多山峰。
石门:山中的门户。
霞残:晚霞将尽。
月欲映:月亮即将升起。
远公庐:远公的住所。
孤峰:独立的山峰。
悬一径:悬挂着一条小路。
云里:云雾中。
隔窗火:透过窗户看到的火光。
松下:松树下。
山磬:山中的钟声。
两忘言:无需言语。
猿心:猿猴般的自由心境。
禅定:禅修的静定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山中风光图。诗人以高远的视角观赏山间霁色的美丽,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深邃。返照在流水中闪耀,映照出山谷的清澈与纯净。石门之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好,夕阳的余晖与即将升起的明月交相辉映。

诗人继续前行,攀登到远方公子的茅庐,眼前的孤峰悬挂着一条险峻的小径。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窗外的火光,而松林间传来山涧潺潺的声音。在这宁静与和谐的环境中,客人到访却忘记了言语,心灵与禅定的境界相互交融。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尚,以及追求心灵宁静与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辽阔,充满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在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画鹤篇

点素凝姿任画工,霜毛玉羽照帘栊。

借问飞鸣华表上,何如粉缋彩屏中。

文昌宫近芙蓉阙,兰室絪缊香且结。

炉气朝成缑岭云,银灯夜作华亭月。

日暖花明梁燕归,应惊片雪在仙闱。

主人顾盼千金重,谁肯裴回五里飞。

形式: 古风

苦雨忆皇甫冉

凉雨门巷深,穷居成习静。

独吟愁霖雨,更使秋思永。

疲痾苦昏垫,日夕开轩屏。

草木森已悲,衾帱清且冷。

如何游宦客,江海随泛梗。

延首长相思,忧襟孰能整。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

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

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形式: 古风

南中春意

入仕无知言,游方随世道。

平生愿开济,遇物干怀抱。

已阻青云期,甘同散樗老。

客游南海曲,坐见韶阳蚤。

旧国别佳人,他乡思芳草。

惜无鸿鹄翅,安得凌苍昊。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