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由东阳至诸暨肩舆杂成倚前韵

驾起肩舆路正长,人情风土费评量。

烟炊晓岫松笼翠,露被前宵枫渐黄。

榴实道旁殊苦李,槐阴渡口即甘棠。

村翁閒话壶觞适,浣女传喧荷芰香。

绿树蝉声迎旭日,青林鸦背落斜阳。

代茶解渴梨千颗,徒步寻舟水一方。

查果流红村作市,棉田霏白妇提筐。

影来雉堞招遥塔,歌起渔船出野塘。

农踏桔槔新值雨,樵冲岩穴独乘凉。

秋风吹叶看明月,人迹浮桥忆早霜。

茅舍老牛勤舐犊,草堤童子笑亡羊。

回头别有难忘处,洞口归云护草堂。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从东阳至诸暨途中所见的乡村景色与生活片段,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驾起肩舆路正长”,开篇即点明旅途的漫长与悠远,肩舆作为古代出行工具,承载着旅人的思绪与期待。接下来的“人情风土费评量”一句,表达了对沿途人文风情的深深感慨,引人思考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烟炊晓岫松笼翠,露被前宵枫渐黄”描绘了一幅清晨山间炊烟袅袅、松林环绕的景象,以及露水滋润下枫叶逐渐变黄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榴实道旁殊苦李,槐阴渡口即甘棠”对比了路边的果实,苦李与甘棠,象征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不同体验。

“绿树蝉声迎旭日,青林鸦背落斜阳”通过绿树、蝉鸣、青林、乌鸦等元素,生动地描绘了日出与日落时分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代茶解渴梨千颗,徒步寻舟水一方”描述了旅途中的日常场景,以茶解渴、徒步寻舟,体现了旅行中的简单与自在。

“查果流红村作市,棉田霏白妇提筐”展示了乡村集市的热闹与妇女劳作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影来雉堞招遥塔,歌起渔船出野塘”描绘了光影与歌声交织的乡村夜晚,充满了诗意与温馨。

“农踏桔槔新值雨,樵冲岩穴独乘凉”展现了农夫与樵夫各自忙碌的场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秋风吹叶看明月,人迹浮桥忆早霜”通过秋风、落叶、明月、浮桥等元素,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唤起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茅舍老牛勤舐犊,草堤童子笑亡羊”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场景,老牛舐犊之情与童子戏羊之乐,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最后,“回头别有难忘处,洞口归云护草堂”表达了对旅途中的美好记忆与留恋,洞口的归云仿佛守护着心中的草堂,寓意着心灵的归宿与慰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贾小谷独立图

瞻彼华顶石,巍巍高无极。

抚此涧底松,郁郁挺千尺。

卓哉贾氏子,胸次常超特。

不辞近市居,清浊齐荡涤。

人为此身病,身病良足惜。

不知有此心,心心印无迹。

绘成独立图,古道见颜色。

天地情所钟,万物尽充积。

辣手许转环,砥足柱家国。

登高快一呼,众响闻历历。

漫道群居卑,独乃群之的。

悬高隐市朝,道大无反侧。

长坂思骏蹄,云路奋健翮。

君子识其真,无入不自得。

盍观南山竹,不揉自能直。

形式: 古风

先大人崇祀湖府名宦八月十七日堂祭杭城

试罢秋闱兴未阑,肃将祀事快团栾。

西泠菱芡登筵洁,东浙云山隔岸宽。

敢告千秋绵俎豆,差欣五郡集衣冠。

来朝苕霅溪头路,知有扶筇父老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九月四日重至东阳寄杭诸友(其一)

握手行江曲,寂寞破清谈。

离愁浩无际,烟波逐征帆。

白蘋飘秋渚,青松依石岩。

欸乃一声去,江流暮色涵。

回首系篷处,灯火落两三。

形式: 古风

九月四日重至东阳寄杭诸友(其二)

泊舟高城下,乘舆当安步。

半载重行行,秋来异春去。

春山桃柳芳,秋岸荻花暮。

停车看不足,霜叶遍红树。

斜阳照人家,今宵道且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