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息轩起亭二绝(其二)

溪父起收罾下鲤,山翁起卖焙中茶。

长官亦与人俱起,笑拥黄紬放早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一角,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苏辙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首句“溪父起收罾下鲤”,描绘了一位溪边的老渔夫清晨起床,开始忙碌于收网捕鱼的情景。这里的“罾”是一种用网捕鱼的工具,“下鲤”则暗示了鱼儿在水中悠游自在的状态,同时也预示着渔夫即将收获满满。这一句通过“起”、“收”、“下”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劳动者的勤劳与对自然的顺应。

次句“山翁起卖焙中茶”,则转向了山间的一位老茶农,他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将烘焙好的茶叶拿到市场上出售。这里的“焙”指的是烘焙茶叶的过程,而“卖”则体现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以及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取生活所需的方式。这一句同样运用了“起”这一动词,与前一句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乡村早晨景象。

后两句“长官亦与人俱起,笑拥黄紬放早衙”,视角转向了地方官员。在忙碌的乡村生活中,即使是官员也需早起处理政务。这里的“长官”指的是地方行政长官,“俱起”表明了官员与百姓同起同息,体现了官民之间的和谐关系。“笑拥黄紬”描绘了官员轻松愉悦地处理公务的场景,“放早衙”则意味着官员们在完成早晨的公务后,可以稍作休息或处理其他事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官员的勤勉,也体现了宋代社会中官民之间较为融洽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以及官民之间的和谐共处,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自然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二首(其二)

东邻修竹野僧家,乱柳枯桑一径斜。

逐客惯曾迂短策,使君何事驻高牙。

萧条已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晚茶。

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幽兰花(其二)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其二)

安舆遍西北,丹旐历江湖。

存没终无憾,哀荣两得俱。

新封崇马鬣,馀福荐浮图。

家法蘋蘩在,空堂始一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其二)

小槛明窗曾不住,闲花芳草遣谁栽。

但须匹马寻幽胜,携取清樽到处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