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女作家吕碧城所作的《杂感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超脱态度。"已无春梦萦罗绮",意指诗人已经不再沉溺于春日梦境中那些华丽的幻想和情感纠葛;"何必秋怀寄茝兰",进一步强调无需寄托秋天的情感于香草,暗示她已经摆脱了对传统美好事物的依赖,不再寻求慰藉。"灰尽灵犀真解脱",这里的"灵犀"常用来比喻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则借指敏感的心灵,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真正解脱,即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平静;"不成哀怨不成欢",直接揭示出诗人对于人生情感状态的淡然,既没有深重的哀愁,也没有热烈的欢喜,达到了一种超脱于悲喜之外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吕碧城在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上的成熟与超脱,展现了女性作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