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十首(其三)

已无春梦萦罗绮,何必秋怀寄茝兰。

灰尽灵犀真解脱,不成哀怨不成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女作家吕碧城所作的《杂感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超脱态度。"已无春梦萦罗绮",意指诗人已经不再沉溺于春日梦境中那些华丽的幻想和情感纠葛;"何必秋怀寄茝兰",进一步强调无需寄托秋天的情感于香草,暗示她已经摆脱了对传统美好事物的依赖,不再寻求慰藉。"灰尽灵犀真解脱",这里的"灵犀"常用来比喻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则借指敏感的心灵,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真正解脱,即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平静;"不成哀怨不成欢",直接揭示出诗人对于人生情感状态的淡然,既没有深重的哀愁,也没有热烈的欢喜,达到了一种超脱于悲喜之外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吕碧城在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上的成熟与超脱,展现了女性作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57)

吕碧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十首(其四)

几辈清芬掩墓门,年时弦诵忆同群。

也知帝意怜娇弱,多遣巫阳引倩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杂感十首(其五)

未到斜阳已断魂,重来愁绝旧朱门。

杜鹃啼尽斑斑血,洒入桃花不见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杂感十首(其六)

小楼如故绿窗残,寻遍芳踪无迹看。

回首纤腰人不见,春风愁煞画阑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杂感十首(其七)

八月初三可怜夜,花犹无影只闻香。

一弯眉月幽光寂,照见侬家山字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