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梅福当年在此任职,荆山中谁人藏着美玉。
人品如寒冬中的修竹高洁,诗才却如夏日清溪般清寒。
并未相信官位妨碍了小小的隐居生活,早年间风雨欲来时他深藏不露。
春风中他驾车经过河阳,畅饮高歌,怀念往昔岁月。

注释

梅福:古代官员名。
荆山:古代山名,这里可能象征着隐居之地。
韫琅玕:藏着美玉,比喻人才或宝物未被发现。
修竹:比喻人的品性高洁。
九夏寒:形容诗才出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给人以清凉之感。
簪裳: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职。
妨:妨碍。
小隐:小型的隐居生活。
雷雨:象征变故或挑战。
深蟠:深深隐藏。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和希望。
河阳:古地名,这里可能指诗人回忆中的某个地方。
忆旧年:怀念过去的日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诗中,诗人以梅福自比,表达了对福昌县令职位的坚守,暗示自己像荆山中的美玉一样,虽处低位但才德出众。他将人比喻为寒冬时节的修竹,坚韧而清高,诗如清溪般清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给人以慰藉。

诗人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身着官服并不妨碍个人的隐逸情怀,只是早年的雷雨(喻指仕途挫折)使他的才华得以深藏不露。最后,诗人想象春风满溢的河阳(地名)景象,回忆过去的日子,表达出对往昔自由狂放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梅福的典故和个人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才情的流露,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文潜馆中作

蓬山前临九轨路,三日街晴案吹土。

直庐凿牖面宫垣,青壁崭崭看垂雨。

殿阁风斜碧瓦寒,翅湿苍鸢不能乳。

却思穷巷亦可言,一埽蚊虻通昔苦。

郁蒸书课未须忙,午漏传休听天语。

平生豪气对樽酒,山鸡见镜犹能舞。

城南寺近晚堪过,笙歌凉月闻千户。

但忧伏日细君须,割肉无缘待归俎。

形式: 古风

次韵文潜瞻启圣院旃檀像

至人如幻千亿身,若以色观皆世人。

大千初自一沤发,变化谁能知本因。

移天宫殿著人世,断取无异陶家轮。

当年紫磨已殊胜,后来浮海亦有神。

缅怀此地初启圣,真人继出天下春。

庄严事秘理莫测,万世镇守无陈新。

宝坊千柱众八百,衣食随念何由贫。

天寒急景过驹隙,坐稳不去同鸱蹲。

归来想像发光影,一洗百虑无馀尘。

形式: 古风

次韵王宗正定国与苏翰林先生黄校书鲁直唱和

东国宽市征,西山休骑屯。

时清诗人喜,洗濯出佳言。

渊源苏夫子,河入莆菖翻。

轨辙校书君,驾骖盗骊奔。

后来得浚冲,它人孰窥藩。

譬余学礼素,妇祭盛于盆。

不应麾门墙,尚许酌衢樽。

梦天九门开,灿然列星繁。

群公顾我喜,颜若白璧温。

赤城何足蹑,愁绝永嘉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次韵张著作文潜饮王舍人才元家时坐客户部李尚书公择光禄文少卿周翰大理杜少卿君章黄著作鲁直

霜雪埋百花,及时斗春阳。

城南有高士,买屋入花藏。

经时不出门,为花日日忙。

我居在何许,近止东数坊。

亦有佳公子,连车换帷裳。

隔墙蜂蝶喧,开户草木香。

仙人朱桃椎,发绿童脸芳。

此公不可见,此画来远方。

竹倚屠苏坞,柳拂辘轳床。

素儿虽小小,亦足侑客觞。

尚书廊庙具,气若冰壶凉。

忘年此宾主,吾党有辉光。

人生走尘土,岁月颜鬓苍。

曷不休沐暇,过此薰修房。

宴坐二十年,非痴实难量。

张侯不出家,在家说缘忘。

尚拟问两卿,携肴借红妆。

妍歌听黄子,不饮亦清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