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势大略

黄河漫徐方,原野层波生。

万人化为鱼,凛然馀孤城。

仅见沮洳间,檐楹半颓倾。

日月照蛟室,风波栖蜑氓。

侵薄连群山,浩荡烟霞明。

山回时复圆,盂盎涵光晶。

忽然睹开豁,天末翠黛横。

此来顿觉异,日在江湖行。

吕梁遂安流,泯泯无水声。

狼牙没深沉,一夜走长鲸。

三洪坐失险,蛟龙不能争。

乃知房村间,尚未得泻倾。

如人有疾病,腹坚中膨脝。

空役数万人,绩用何年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归有光的《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势大略》描绘了黄河从徐州到吕梁一带壮阔的水势。诗的前四句写黄河水势浩大,淹没平原,万人化为鱼,只剩孤城屹立。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沮洳间的屋檐和倾斜的楹柱,形象地展示了洪水侵袭后的景象,日月照耀下的水面如同蛟龙之居,渔民栖息其中。

诗人接着描述了山峦与水势的互动,山势回环,水面犹如盂盎盛满光晶,展现出开阔的景色。然而,突然间视野开朗,远处翠峰横亘,与之前的水势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叹此行所见的奇异,意识到吕梁一带水流已趋于平静,狼牙山的险峻也消失在深沉的水下。

最后,诗人以人生病比喻水患,指出治理工程的艰难,空耗人力却进展缓慢,表达了对工程进度的忧虑。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河水势的壮观与治理的艰辛,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20)

归有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字:熙甫
  • 籍贯:江苏昆山
  • 生卒年:1506~1571

相关古诗词

鲤鱼山

鲤鱼山头日,日落山紫赤。

遥见两君子,登岸问苦疾。

此地饶粟麦,乃以水荡潏。

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今年虽下种,湿土乾芽茁。

因指柳树间,此是吾家室。

前月水漫时,群贼肆狂獝。

少弟独骑危,射死五六贼。

长兄善长鎗,力战幸得释。

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问之此何由,多是屯军卒。

居民亦何敢,为此强驱率。

始者军掠民,以后军民一。

民聚军势孤,民复还劫卒。

鲤鱼山前后,遂为贼巢窟。

徐、沂两兵司,近日穷剿灭。

军贼选骁健,叱呼随主帅。

民贼就擒捕,时或有奔逸。

其中稍黠者,通贿仍交密。

以此一月间,颇亦见宁谧。

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

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

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

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

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

形式: 古风

郓州行寄友人

去年河溢徐、房间,至今填阏之土高屋颠。

齐、鲁千里何萧然,流冗纷纷满道边。

牵挽小车载家具,穴地野烧留处处。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耻,五岁小儿皆能闲跪起。

卖男卖女休论钱,同床之爱忍弃捐。

相携送至古河边,回身号哭向青天。

原田一望如落鸦,环坐蹒跚掘草芽。

草芽掘尽树头髡,归家食人如食豚。

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麦无种官储竭。

近闻沂、泗多啸聚,郓州太守坐调兵食愁无措。

乌鸦群飞啄人脑,生者犹恨死不早。

自古天下之乱多在山东,况今中扼二京、控引江淮、委输灌注于其中?

王会所图,禹贡所供,三吴、百粤、四海之会同。

若人咽喉,不可以一息而不通。

使君宣力佐天子,忧民痌,深谋远虑宜一知其所终,无令竹帛专美前人功。

形式: 古风

甲寅十月纪事(其一)

沧海洪波蹙,蛮夷竟岁屯。

羽书交郡国,烽火接吴门。

云结残兵气,潮添战血痕。

因歌祁父什,流泪不堪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甲寅十月纪事(其二)

经过兵燹后,焦土遍江村。

满道豺狼迹,谁家鸡犬存?

寒风吹白日,鬼火乱黄昏。

何自征科吏,犹然复到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