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其二)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鬓时发现鬓发已经白了许多,伤心!
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满目凄凉,为古昔之人悲哀。
远访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为我也是逃名隐逸之客。
故交中还有谁在?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阳节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载酒任水漂流。
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调笑。
日暮时分头戴头巾归岸,传呼之声充满阡陌。
一双白鹿拉着红色官车,后面宾客光辉显赫。
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云霄。
良辰与美景,白白地错过,没有喝到酒,没有听歌舞。
晚上我从南峰归来,女萝间的明月落下水壁。
再登上郡楼瞭望,古松的颜色也因寒更绿。
你我咫尺之间,却不可相亲,我好像一只被抛弃的鞋子。
九卿高官从朝廷而来,乘着五马豪华大车。
拂晓朱门列戟,撩开帏帐就看见碧嶂一排排。
登高遥望远海,招集到许多英才。
紫绶官员欢情融洽,黄花插鬓逸兴飞。
青山好像图画,流溪仿佛镜中回旋。
遥羡你在重阳节的佳作,现在应该过了戏马台吧。

注释

逃名:“逃名”一作“名山”。
从:“从”一作“依”。
即:“即”一作“向”。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对友情和自然景观感慨的诗。诗人通过九月菊黄时节的变迁,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在登高望远时,对过去的山海之美感到悲凉,同时也在寻觅那些能理解自己的人。

"插鬓伤早白"一句,通过头发早白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岁月的流逝。接着,诗人提到远方投宿的沙漠中之人,以及为了逃避名利而成为游客的心境。

在友情方面,"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表明只有崔四侍御是诗人所珍视的旧友。两人共同登山赏景,饮酒作乐,手持菊花,尽显超脱世俗的洒脱与豁达。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好友,也有无法相知的时候,"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表明了人生无常和难以长久的相聚。诗中还通过对比自然景观,如双白鹿、良辰美景等,以及最后登上郡楼望远,感受到松色转碧的萧瑟,以此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李白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

令弟佐宣城,赠余琴溪鹤。

谓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

白玉为毛衣,黄金不肯博。

背风振六翮,对舞临山阁。

顾我如有情,长鸣似相托。

何当驾此物,与尔腾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形式: 古风

宣城青溪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綵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

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