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站堡苦奔驰,役卒难自养。
因仍十数年,名籍半凋丧。
仁人为动心,上疏请粮饷。
圣情赐俞允,大慰斯人望。
铭恩肺腑中,胜勒磨崖上。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时期士兵生活艰苦,军需供应不足的社会现实。诗人祁顺通过描述士兵在站堡间频繁奔走,难以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以及长时间服役导致名册大量人员凋零的情况,表达了对士兵辛劳与困境的关注。
接着,诗人提到仁者向朝廷上疏,请求提供粮食和军饷,以改善士兵的生活条件和军需供应。这种呼吁得到了圣上的理解和批准,使得士兵们的愿望得到满足,诗人对此表示衷心的感激和欣慰。
最后,诗人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认为这比在石碑上刻字更为重要和长久,体现了对恩惠的珍视和内心的感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士兵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不详
虞典钦恤具,周书敬慎存。
明刑此为准,所贵多平反。
平越有死狱,公为伸其冤。
灯前求生意,笔底回春温。
于门日高大,阴德遗子孙。
和气能致祥,人心妙通物。
中丞脩厥德,瑞产重叠出。
神瓜与落酥,一蒂二三实。
枯松再发荣,嘉谷自坚栗。
边城有颂歌,并入诗人笔。
朝从龙里来,夜向新添宿。
静思平生事,岁月徒碌碌。
把酒浇素怀,题诗刻红烛。
行藏信自然,无待詹尹卜。
山城地僻嘉卉悭,居人植花多卷丹。
何年分种入官舍,占断地位殊宽闲。
蔷薇一架伴幽独,亦有中黄数株菊。
只兹便可结三友,奚但清松与梅竹。
春风桃李初阑珊,此花吐艳当晴轩。
芳心寂寞凝丹粉,锦片分明洒墨痕。
一年一度逞颜色,秋去条枯了无迹。
根藏生意待东风,又见亭亭高数尺。
旧闻此花今见之,却怪古人知者稀。
君不见山矾未逢黄鲁直,槁死林间孰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