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流人

人情自古怕迁移,更去南方路险巇。

从此异乡谁是侣,只应明月解相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就害怕情感变化,尤其是要去南方那道路艰险的地方。
从此在异乡,还有谁能成为伴侣,恐怕只有那明月能一直相伴。

注释

人情:人际关系或感情。
自古:从古至今。
迁移:变化或转移。
南方:地理位置,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路险巇:道路崎岖险峻。
从此:从现在开始。
异乡:陌生的地方。
侣:伴侣或朋友。
只应:只可能。
明月:象征着陪伴和永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和异乡寂寞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于流离失所之人的深切同情。"人情自古怕迁移"一句,点出了人们对于变动和流离的本能恐惧。这不仅是因为迁移带来的生计困难,更有对故土亲人的留恋。

"更去南方路险巇"则具体描绘了迁移过程中的艰辛,南方之路崎岖不平,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也是心灵上的重压。这里的"险巇"给人以视觉冲击,使人感受到诗中人物内心的苦楚。

而"从此异乡谁是侣"则表达了流离失所之人在异乡无伴的孤独和凄凉。他们在新的环境中缺乏亲朋好友,倍感孤立无援,这种情感上的隔绝,使得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脆弱。

最后"只应明月解相随"一句,则是在这种孤独与苦楚中寻找的一丝慰藉。明月,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思乡之情和人间的温暖。在这里,诗人通过月亮来安慰自己,即使在异乡也能感受到一份不变的陪伴。这也是诗人对于流离失所之人的深切理解和同理的一种表达。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傅野

国学先生石与孙,金铃木舌士林间。

欲将天下观诸掌,之子从今上泰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送薛经

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

京洛路长何日到,风尘依旧化人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闻女子疟疾偶书二十四韵寄示

昨日家人来,言汝苦寒热。

想由卑湿地,颇失饮食节。

脾官骄不治,气马痴如绁。

乃致四体烦,故当双日发。

江南此疾多,理不忧颠越。

顾汝仅毁齿,何力禁喘噎。

寄书诘医师,有药且嚼啜。

方经固灵应,病根终剪灭。

但恐祟所为,尝闻里中说。

兹地有罔两,乘时相罥结。

嗟哉鬼无知,何于我为孽。

我本重脩饰,胸中掬冰雪。

祸淫虽甚苛,无所可挑抉。

疑是饕餮魂,私求盘碗设。

尽室唯琴书,何路致荤血。

无钱顾越巫,刀剑百斩决。

徒恣彼昏邪,公然敢抄撮。

吾闻上帝灵,网目匪疏缺。

行当悉追捕,汝苦旦夕歇。

慈爱早有加,忆念今逾切。

尘劳差可畏,归计又云辍。

所生能劬劳,祖母矧聪哲。

羸卧纵未苏,抚视谅非拙。

勉勉多自安,风来信勿绝。

形式: 古风

闻训狐

昔年因读昌黎文,知有训狐犹未真。

客堂昨夜灭烛后,一声窃发诚惊人。

慈母入席匪虚语,据此粗暴谁敢闻。

杀人之子养尔子,天地不管胡为仁。

岂无鹰隼善搏击,去路昏黑难相亲。

亦有弓矢可弹射,却恐误中东西邻。

我今独处虽无惧,聒不得睡宁不嗔。

尝闻凤凰百鸟君,丹穴万里谁能言。

行当整顿九韶乐,奉迎綷羽掀重云。

直前再拜列尔罪,尔躯何足为灰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