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景象和心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内心的喜悦。首句“玉蟾离海上”以富丽的意象将明月比作玉蟾,即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之蟾蜍,形容其脱离大海升至天际,既映射了诗人仰望明月的心境,也展现了月亮的高洁与纯净。
“白露湿花时”则描绘了一幅清晨露珠挂满花朵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和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接下来的“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则是对夜晚环境中气候变幻的捕捉,云端飘忽带着轻柔的风,沙滩被潮水轻拂,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无穷变化的敏锐感受。
“乐哉弦管客”一句转换了意境,从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转向对音乐艺术的喜悦。这里的“弦管客”指的是以演奏弦乐与吹奏管乐为生的音乐家或游子,通过他们的音乐表达诗人内心的欢愉和自由自在。
然而紧接着的“愁杀战征儿”则带来了一丝不和谐音符,“战征”指的是战争的征召,这里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兵戎相见的忧虑之情,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重与不安。
最后两句“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美好的夜晚,在西园中独自享受月光和花香,同时受到自然景象激发而吟咏出的一首诗。这里的“咏”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即兴性,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高度融合。
整首诗通过对明月、露珠、云风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音乐艺术和内心忧虑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夜景图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自由不羁的个性。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