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其一○一)

四海五湖人,慧林同禁足。

譬如学牧牛,身心要淳熟。

常耕自己田,莫犯他人谷。

一句若参差,九旬何面目。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修行理念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纯净与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四海五湖人”,象征着来自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生活背景的人们,他们共同聚集在“慧林”——一个象征智慧与修行的地方,一同遵守禁足的规定,意味着他们致力于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成长。

接下来的比喻“譬如学牧牛”,形象地说明了修行者需要像牧牛人一样,通过细心的照料和引导,使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纯净、和谐的状态。这里的“淳熟”不仅指技术上的熟练,更强调心灵的成熟与纯净。

“常耕自己田,莫犯他人谷”则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它暗示修行者应当专注于自我内在的耕耘,即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修行来提升自我,而不是去干涉或影响他人的修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境界的追求,也是对和谐共处、尊重他人修行路径的一种倡导。

最后,“一句若参差,九旬何面目”表达了修行过程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即使是在长时间的修行中,每一个细微的行动都应保持一致性和准确性,否则将无法面对长时间的修行所带来的考验和期待。这句话强调了在修行道路上,无论是日常的行为还是内心的思想,都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专注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警句,深刻地探讨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成长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以及对他人修行的尊重,体现了禅宗修行哲学的核心思想。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偈一百二十首(其一○二)

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

衲僧恁么会,钻头入荒草。

形式: 偈颂

偈一百二十首(其一○三)

身心一如,身外无馀。便恁么会,缘木求鱼。

形式: 偈颂 押[鱼]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一○四)

寒来共向无烟火,饭了同烹雪色茶。

饱食高眠无一事,不知何以报官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一○五)

布施门开非一朝,云山千里肯辞劳。

尘中欲听无生曲,座上先横智慧刀。

贴肉汗衫容易施,有心道者却难消。

愿公福似鄱台塔,一层高了一层高。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