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母别子.刺新间旧也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母亲离开儿子,儿子告别母亲,白天也因悲伤而失去光彩,哭声凄苦。
关西地区的勇猛将军去年战胜了敌人,新近获得了显赫的功勋。
皇帝赏赐他二百万金钱,他在洛阳娶到了如花似玉的新娘。
新欢到来,旧爱被抛弃,如同掌上莲花变成了眼中刺。
喜新厌旧并不值得太过悲伤,可悲的是你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子。
一个刚开始学走路,一个刚刚能坐起,他们哭泣着扯着人的衣裳。
因为你们新婚的甜蜜,使我和我的孩子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
这情景不如林中的乌鸦和喜鹊,母鸟不离雏鸟,雄鸟陪伴雌鸟。
就像园中的桃李树,花瓣随风飘落,果实仍留在枝头。
新人啊新人,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美丽的红楼女子。
只希望将军再次建立功勋,那时会有比你更出色的新娘出现。

注释

母别子:母亲离开儿子。
子别母:儿子告别母亲。
骠骑大将军:古代将军的封号,这里指高级将领。
破虏:打败敌人的意思。
策勋:记功,表彰。
敕赐:皇帝的命令或赏赐。
如花人:形容貌美的人。
掌上莲花:比喻极受宠爱的人。
眼中刺:比喻令人不悦的人或事。
燕婉:形容夫妻恩爱。
红楼女:住在豪华楼宇中的美丽女子,代指富贵人家的女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军人家庭的悲凉离别,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母子之间的不舍与哀伤。开篇便以“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刻画出分离时刻的痛楚和哀怨。接着叙述了父亲一方的军功与荣誉,但这些都无法弥补家庭成员之间的离别之痛。

诗中“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一句,通过对比新婚妻子和离别中的母亲,表达了旧关系被无情抛弃的悲凉。随后的“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悲哀。

接下来的几行“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细腻地描写了孩子们对母亲的依恋,以及这场离别给家庭带来的裂痕。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表达了对天然之物的羡慕,它们可以保持自然的联系和生长,而人类的关系却如此脆弱。

诗的结尾“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则是一种反思与期盼,希望通过新的功业来弥补家庭的裂痕,并超越现有的不幸。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反复强调了离别的痛苦,以及对于幸福家庭关系的渴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乐府.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立部伎,鼓笛諠。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

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

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祇。

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百鍊镜.辨皇王鉴也

百鍊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

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

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

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

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

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鍊铜。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