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

青楼一别戍金微,力尽秋来破虏围。

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常是到春归。

正怜汉月当空照,不奈胡沙满眼飞。

唯有梦魂南去日,故乡山水路依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在青楼分别后前往金微边关,秋天的努力终于打破敌人的包围。
不要推辞连夜赶制锦书,因为塞外的大雁总是在春天归来。
我爱怜那汉地的明月高悬,却无奈胡地的风沙扑面。
只有在梦境中,我才能在南归的日子重见故乡山水。

注释

青楼:古代指豪华的妓院或贵族女子居住的地方。
戍金微:指守卫金微边关,金微可能是古代边疆的一个地名。
力尽秋来:形容经过整个秋季的努力。
破虏围:打败敌人的包围。
锦字:精致的信件,古时常用锦帛写信。
塞鸿:指北方的大雁,因冬季南迁而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胡沙:指胡地的沙漠,这里可能代指敌方领土。
梦魂:梦中的灵魂,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南去日:向南而去的日子,可能指回归故乡的日子。
依稀:模糊不清,暗示对故乡的记忆或景象已有些模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戍边将士的凄凉情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青楼一别戍金微",设定了一个离别的情景,青楼作为古代建筑的一种,常用来指代繁华或是离别之地,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孤独。而“力尽秋来破虏围”则展示了将士们在边疆的英勇与牺牲,他们竭尽全力的保卫国家直到秋天,击败了敌人的包围。

"锦字莫辞连夜织"一句,通过女子夜以继日地织造锦绣来传递情感,反映出对远方戍边将士的思念与牵挂。"塞鸿常是到春归"则表达了边塞上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期盼着春天来临时能够返回家乡。

接下来的"正怜汉月当空照,不奈胡沙满眼飞",诗人通过对明亮月光的喜爱和对漫天黄沙无可奈何的情形,强烈地表达了民族情感与边塞生活的艰苦。

最后,"唯有梦魂南去日,故乡山水路依稀"则是将士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渴望和怀念,在梦中也无法摆脱对家园的思念。故乡的山水在心头历历如绘,虽然远离,但那熟悉的景致却依然清晰地保留在记忆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和将士们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古代边塞军人的辛酸与深沉的乡愁。

收录诗词(154)

罗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不详
  • 籍贯:余杭
  • 生卒年:825—?

相关古诗词

河上逢友人

知君意不浅,立马问生涯。

薄业无归地,他乡便是家。

宵吟怜桂魄,朝起怯菱花。

语尽黄河上,西风日又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经故洛城

一片危墙势恐人,墙边日日走蹄轮。

筑时驱尽千夫力,崩处空为数里尘。

长恨往来经此地,每嗟兴废欲沾巾。

那堪又向荒城过,锦雉惊飞麦陇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钓翁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帝里

喧喧蹄毂走红尘,南北东西暮与晨。

谩道青云难得路,何曾紫陌有闲人。

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

只合咏歌来大国,况逢文景化惟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