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元日次才伯韵二首(其一)

东风早晚到天涯,客子逢春正忆家。

柏叶漫传元旦酒,江梅应发故园花。

不愁逆旅无亲戚,依旧江湖有岁华。

深负郑庄腾荐剡,游岩痼疾久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元日之际,面对春风吹拂的景象,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以“东风早晚到天涯”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与诗人的思绪相联系,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向往。接着,“客子逢春正忆家”一句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柏叶漫传元旦酒,江梅应发故园花”两句,运用了传统节日习俗的意象,通过“柏叶酒”和“江梅”的象征,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柏叶酒”可能指的是元旦时人们饮用的柏树叶泡制的酒,而“江梅”则暗示着诗人对故乡梅花盛开情景的回忆。

“不愁逆旅无亲戚,依旧江湖有岁华”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豁达态度,即使身处异乡,也不担心孤独,因为岁月依旧在流逝,生活还在继续。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平凡生活的接纳与欣赏。

最后,“深负郑庄腾荐剡,游岩痼疾久烟霞”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志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郑庄那样积极入世、为国效力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郑庄腾荐剡”可能是指郑庄被推荐为官,而“游岩痼疾久烟霞”则可能是诗人自况,表达自己虽有疾病缠身,却依然热爱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丁亥元日次才伯韵二首(其二)

朝日曈昽照水涯,春风次第到贫家。

轻烟漠漠初含柳,残雪飞飞不作花。

芳草开筵酬上日,紫云飞鞚忆东华。

即须作伴还乡去,沧海东头看落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冰泮志喜次黄才伯韵

吹面东风不作寒,断冰千片下晴滩。

已看积雪经冬尽,正好垂杨映水看。

满目江山劳应接,到家樱笋未阑残。

只应今夜扁舟梦,先绕吴门斗鸭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其一)

莺啼三月过维扬,来上平山郭外堂。

江左繁华隋柳尽,淮南形胜蜀冈长。

百年往事悲陈迹,千里归人喜近乡。

满地落花春醉醒,晚风吹雨过雷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其二)

平山堂上草芊绵,学士风流五百年。

往事难追嘉祐迹,閒情聊试大明泉。

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

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