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路发解劝驾

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东郡人才济济,南宫考试更新鲜。
唐代各科选拔英才,汉代多途径选人材。
鹿鸣声中寄深情,如龙腾跃显变化。
若能向贤明君主进言,忠诚正直的意见需直言不讳。

注释

东郡:指洛阳一带,古代文化名郡。
衣冠:指士大夫阶层。
南宫: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这里指礼部。
榜帖:科举考试的榜单和通知。
唐取士:唐代选拔人才的方式。
数路:多种途径。
汉得人:汉代选拔人才的方法。
鸣鹿:比喻招揽贤才,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
殷勤:恳切、热情。
攀龙:比喻追求高位或显赫地位。
忠谠:忠诚正直。
披陈:陈述,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世景象,其中“东郡衣冠盛”和“南宫榜帖新”表明的是国家的繁华与科举考试的盛行。"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则是指历代通过科举选取人才,如同唐朝选拔士子,汉朝选拔贤能。

诗中的“鸣鹿殷勤意”和“攀龙变化身”用了古代神话故事,比喻着君子的修养与品格,如同仙鹤的鸣叫显示其高洁之志,攀援真龙以求变化成仙,表达诗人对品德修为的追求。

最后,“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则是说如果能为英明的君主服务,那么就必须直言不讳,以诚信之心呈现自己的忠诚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盛世选才、品德修养和忠诚直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以及个人对于品格提升和忠诚奉献的自我期许。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喜雨二解(其二)

须知造化自心生,风雨云雷特践形。

人在两閒元有事,天于万类岂无情。

焦枯蒙润物苏醒,昏闷得凉身泰平。

昨夜桃笙时便背,定应收捲向金茎。

形式: 七言律诗

喜雨歌

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槔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

形式: 古风

喜雪用禁物体二首(其二)

一帐谁将罩太虚,但怜雁字不堪书。

江山尽在光华里,宇宙真成浑沌初。

险地岂容呈坎壈,荒林无复露空疏。

休将入蔡功名诧,思播新闻却众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谢世诗

伶仃七十翁,间关四千里。

纵非烟瘴窟,自无逃生理。

去年三伏中,叶舟溯梅水。

燥风扇烈日,热喘乘毒气。

盘回七十滩,颠顿常惊悸。

肌体若分裂,肝肠如捣碎。

支持达循州,荒凉一墟市。

托迹贡士闱,古屋已颓圮。

地湿暗流泉,风雨上不庇。

蛇鼠相交罗,蝼蝈声怪异。

短垣逼闾阎,檐楹接尺咫。

凡民多死丧,哭声常四起。

妻或哭其夫,父或哭其子。

尔哭我伤怀,伤怀那可止。

悲愁复悲愁,憔悴更憔悴。

阴阳寇乘之,不觉入腠理。

双足先蹒跚,两股更重膇。

拥肿大如椽,何止患蹠盭。

淫邪复入腹,喘促妨卧寐。

脾神与食仇,入口即呕哕。

膏肓势日危,和扁何为计。

人生固有终,盖棺亦旋已。

长儿在道涂,不及见吾毙。

老妻对我啼,数仆环雪涕。

绵蕞敛形骸,安能备丧礼。

孤柩倚中堂,几筵聊复尔。

骨肉远不知,邻里各相慰。

相慰亦何言,眼眼自相视。

龙川水泱泱,敖山云委委。

云飞何处归,水流何处止。

悠悠旅中魂,云水两迢递。

朝廷有至仁,归骨或可觊。

魂兮早还家,毋作异乡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