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锁山十咏(其八)丹泉

觱沸槛外泉,远出天柱阳。

清音映空谷,潜波涣寒塘。

昔人养灵芝,长年此山旁。

金骨换玉髓,素虬朝紫皇。

尚馀浴丹池,神光透扶桑。

蓬莱几扬尘,兹泉日泱泱。

我愿涤世纷,朗咏三元章。

手持北斗杓,下酌流霞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泉水在栏杆外翻涌,源自天柱山的阳光照耀。
清澈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山谷,潜藏的波浪在寒冷的池塘中扩散。
古人在此地培植灵芝,期望长寿,它常伴着这座山。
修炼者以金骨换取玉液,白龙朝拜紫霄皇。
他们还沐浴过仙丹池,神光照亮了东方的扶桑树。
蓬莱仙境或许已蒙尘,但这泉水依然浩渺无边。
我渴望洗涤世界的纷扰,高声诵读三元的经文。
手握北斗星的勺子,舀起流光溢彩的仙浆。

注释

觱沸:形容泉水涌动。
槛外:栏杆外面。
天柱阳:天柱山的阳光。
清音:清澈的声音。
潜波:隐藏的波浪。
灵芝:传说中的长生草。
金骨:修炼者追求的宝物。
玉髓:玉液,象征长生之药。
紫皇:古代神话中的天帝。
丹池:修炼者的修炼场所。
扶桑:神话中的太阳树。
蓬莱:仙岛。
尘:灰尘,这里指仙岛的隐秘。
朗咏:大声吟唱。
三元章:神秘的经文或诗歌。
北斗杓:北斗七星中的勺子形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丹泉之景。开篇“觱沸槛外泉,远出天柱阳”两句,生动地描述了泉水从山外涌出,其清澈透明仿佛与天上的云霞相连。接下来的“清音映空谷,潜波涣寒塘”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展现出泉水流过山谷时清脆的声音,以及它在塘中形成的波纹。

诗人随后引入历史人物“昔人养灵芝,长年此山旁”,表明这里曾是古人修炼之地,充满了仙气。紧接着,“金骨换玉髓,素虬朝紫皇”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仙境的境界,其中“金骨换玉髓”暗示了精神与肉体的转化,而“素虬朝紫皇”则是对仙灵朝拜天帝的一种美好想象。

下文“尚馀浴丹池,神光透扶桑”继续描绘仙境之景,其中“尚馀浴丹池”表明这里有剩余的仙丹可供沐浴,而“神光透扶桑”则是对仙灵所发出的神圣光芒的一种形象描述。

诗的最后两句“我愿涤世纷,朗咏三元章。手持北斗杓,下酌流霞浆。”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愿:希望通过这清泉洗净尘世的烦恼,并且能够吟诵出那三元真经,用手中的北斗神杓引导天上的仙酒,享受那种超凡脱俗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仙境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修炼文化的向往以及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理想。

收录诗词(16)

吕同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锁山十咏(其十)云根石

吾闻泰山云,触石无不至。

如何兹山中,有石象云气。

仙人事狡狯,幻化翻手易。

鳞鳞作荟蔚,冉冉涌苍翠。

清分涧水流,幽映林木邃。

已逃苍狗变,长见玉芝瑞。

形式: 古风

九锁山十咏(其六)仙迹岩

嬴秦乱天纲,猛志凌海水。

长驱万山石,鞭策无远迩。

馀威及兹地,夜半走百鬼。

仙人惜灵宫,一怒俱披靡。

巉然断崖上,遗迹俯清泚。

溪声助叱咤,野藓避冠履。

兹事三千年,孰决非与是。

摩挲苍玉纹,俛仰求至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九锁山十咏(其九)石壁

清飙吹衣裳,缥缈淩层巅。

玲珑峭壁下,杖策穷回旋。

名图谢模写,大巧无雕镌。

窅如晴云影,霭霭行青天。

飘如水风会,微澜起平川。

石崖前蔽亏,胜事惜未全。

吾将运真宰,疏凿成坦然。

结茅此山阿,长吟伴飞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九锁山十咏(其五)来贤岩

昔贤所游地,道路行逶迤。

中分山腰半,倒插石脚危。

公生元祐时,名与日月垂。

至今草木间,英气光离离。

我行得遗迹,酾酒兴遐思。

天风豁然至,吹落琼琚辞。

不惜古人远,但嗟我生迟。

安得五云表,一假黄鹤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