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 杂曲歌辞·杨柳枝》中的片段,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里杨柳的细腻描绘和深沉情感。诗中“人言柳叶似愁眉”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将柳叶比作愁眉,既形象地表达了柳叶细长如丝,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之情。
接下来的“更有愁肠似柳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的愁绪比喻为柳丝,通过对比强调内心的复杂与纷乱。这里的“愁肠”,既指柳丝,也暗示着诗人的心绪如同缠绵不绝的柳丝一般,充满了无尽的忧思。
第三句“柳丝挽断肠牵断”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挽断”和“牵断”,不仅指物质上的断裂,更是精神上难以弥补的断裂,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凉。
最后,“彼此应无续得期”则是对前述情感的总结和展望。诗人认为这种断裂后的关系已经无法修复,也许在暗示着某种人际关系或内心世界的不可逆转性。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白居易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正抽碧线绣红罗,忽听黄莺敛翠蛾。
秋思冬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
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
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