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春雨松楸望眼赊,春城杨柳舞腰斜。

四千里地江南客,五百风光陌上车。

儿为归迟稀遣信,仆多愠见苦思家。

公馀少慰凄凉意,蓓蕾一枝红杏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张伯淳的《寒食》诗,描绘了春日里江南景色的细腻与哀愁。诗中以春雨、松楸、杨柳、红杏花等自然景象为载体,寓情于景,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春雨松楸望眼赊”,春雨绵绵,松树和楸树在雨中显得更加苍翠,游子的目光因思念家乡而变得悠远。次句“春城杨柳舞腰斜”,春城中的杨柳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故事,也映照出游子内心的波动。

“四千里地江南客”一句,点明了游子远离家乡的距离,四千里的路程,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五百风光陌上车”则描绘了游子在旅途中所见的美景,但这些美景却只能成为他乡的风景,无法慰藉内心的空虚。

接下来,“儿为归迟稀遣信,仆多愠见苦思家”两句,直接表达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归家的渴望。孩子因为归家迟缓而很少寄送书信,仆人因长时间不见主人而心生怨气,这都反映了游子在外生活的不易和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最后,“公馀少慰凄凉意,蓓蕾一枝红杏花”一句,以红杏花的绽放作为情感的寄托,虽然在公务之余能稍得安慰,但内心的凄凉依然难以排解。红杏花的盛开,既是自然界的美好,也是诗人内心希望的象征,暗示着即便身处异乡,心中仍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7)

张伯淳(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洪同佥座上次韵

万里同晴八月秋,耆英想像洛中游。

相逢笔底翻三峡,共诧人间有十洲。

舞袖卷回云又过,禁钟催散月还留。

将诗酬酒吾何敢,早已输公第一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柳老

旅食京华两载同,钱唐邂逅苦匆匆。

曾将漫刺投铃下,又报危樯过浙东。

天阔云飞俱暮景,雪凝冰冱易春风。

关情总在阑干曲,明月双溪徙倚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共北楼

缥缈楼台十二阑,举头人在凤池班。

天风不隔寻常眼,辰极长依咫尺天。

更点分明关政事,规模雄丽厌江山。

东南民物瞻尧日,乞得馀光万里还。

形式: 七言律诗

赠赵治中

要教岭海瘴尘清,胆气凌空身可轻。

北阙肆颁温诏语,南州欣见老书生。

马卿谕蜀惟传檄,裴相平淮不□兵。

论赏云中还未竟,秋香晚节是功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