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张伯淳的《寒食》诗,描绘了春日里江南景色的细腻与哀愁。诗中以春雨、松楸、杨柳、红杏花等自然景象为载体,寓情于景,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春雨松楸望眼赊”,春雨绵绵,松树和楸树在雨中显得更加苍翠,游子的目光因思念家乡而变得悠远。次句“春城杨柳舞腰斜”,春城中的杨柳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故事,也映照出游子内心的波动。
“四千里地江南客”一句,点明了游子远离家乡的距离,四千里的路程,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五百风光陌上车”则描绘了游子在旅途中所见的美景,但这些美景却只能成为他乡的风景,无法慰藉内心的空虚。
接下来,“儿为归迟稀遣信,仆多愠见苦思家”两句,直接表达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归家的渴望。孩子因为归家迟缓而很少寄送书信,仆人因长时间不见主人而心生怨气,这都反映了游子在外生活的不易和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最后,“公馀少慰凄凉意,蓓蕾一枝红杏花”一句,以红杏花的绽放作为情感的寄托,虽然在公务之余能稍得安慰,但内心的凄凉依然难以排解。红杏花的盛开,既是自然界的美好,也是诗人内心希望的象征,暗示着即便身处异乡,心中仍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