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简天则上人

凉风袅袅晚秋天,潮落双门缆客船。

九陌黄尘蓬鬓底,一篱香露菊花边。

故乡鲈鲙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不道分携成远别,几时林下细谈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秋夜凉风吹过,潮水退去,客船系在双门边。
身处繁华都城,黄尘满地,我蓬乱的头发下藏着思乡之情。
篱笆边的菊花散发出香气,勾起我对家乡鲈鱼的怀念,触动夜晚的睡眠。
未曾想到此次分离竟成永别,何时能再次在树林中静静交谈佛法。

注释

凉风:秋夜的微风。
袅袅:轻轻摇曳的样子。
晚秋天:秋季的傍晚。
潮落:潮水退去。
双门:可能指港口或码头的两个大门。
缆客船:系泊客船。
九陌:泛指京城的街道。
黄尘:黄色的尘土,形容环境嘈杂。
蓬鬓:蓬松散乱的头发。
篱香露:篱笆边的露水。
鲈鲙:鲈鱼做的菜肴,常引人思乡。
归思:回家的思念。
近砌:靠近台阶。
蛩声:蟋蟀的声音。
搅夜眠:打扰夜晚的睡眠。
分携:分手、离别。
成远别:成为长久的分别。
几时:何时。
林下:树林中。
细谈禅:静静地谈论佛法。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和韵简天则上人》由朱希晦所作,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凉意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凉风袅袅晚秋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夜微风的清凉,暗示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次句“潮落双门缆客船”则通过潮水退去、船只停泊的景象,寓言诗人暂时的停留与漂泊。

第三句“九陌黄尘蓬鬓底”描绘出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却被尘世纷扰所淹没,蓬乱的头发象征着生活的疲惫和内心的沧桑。接着,“一篱香露菊花边”则以清雅的菊花和露珠,反衬出诗人对故乡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故乡鲈鲙牵归思”借用“鲈鱼莼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和强烈的思乡之情。尾联“不道分携成远别,几时林下细谈禅”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深深遗憾,以及对将来能与朋友在林下共论佛法的期待,流露出深厚的友情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秋景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79)

朱希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籍贯:温州乐清

相关古诗词

客邸中秋对月

去年中秋秋月圆,浩歌对酒清无眠。

烟霏灭尽人境寂,仰看明月悬中天。

今年客里中秋月,静挹金波更清绝。

可怜有月客无酒,不照欢娱照离别。

夜阑淅淅西风凉,月中老桂吹天香。

悠然长啸动归兴,坐久零露沾衣裳。

浮世悲欢何足数,庾楼赤壁俱尘土。

风流已往明月来,山色江声自今古。

形式: 古风

千秋岁.寿程竹逸七十

虎溪清旭。瑞气生华屋。无量寿,如川福。

簪缨门阀好,诗礼家声肃。

真乐处,庭阶侃侃森兰玉。问讯溪边竹。

色与灵椿绿。多积善,祯祥熟。

皇天私有许,甲子从新读。

千二百,空同不待仙人祝。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水龙吟.送闵道录醮玉隆竣事归东湖

几年南北声名,有纯孝子骞苗裔。

逃儒自爱,翛闲天赋,神仙标致。

归隐东湖,醉游南浦,满襟清气。

想当时、宦海风波浩荡,从前错,如今是。

追念父师恩重,恨年华、暗随流水。

锦帷夜醮,黄坛春静,绿章封事。

香雾空蒙,步虚嘹亮,孝通天地。

玉皇优诏答功勤,寿甲子,三千岁。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烛影摇红.寿郑梅庵

春到梅边,瑞光浮动香山里。

云端微见老人屋,嘹亮欢声起。滟滟尊浮绿蚁。

对红妆、高歌尽醉。彩衣错落,玉树珑璁,人生难比。

谷口家声,户庭蔼蔼传诗礼。

天教余庆属伊人,争看南山梓。那羡东风桃李。

向蟾宫、早攀仙桂。恁时须记,老子婆娑,一杯千岁。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