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憩和州

衣足一囊弊,粟馀三釜陈。

犹依食贫地,已愧省烦人。

尘土病催老,风波愁过春。

诗书今在眼,还欲讨经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衣物破旧只有一袋,存粮陈旧有三釜之多。
仍然居住在贫穷之地,已觉愧对那些省吃俭用的人。
尘世劳顿加速衰老,忧虑风浪度过春天。
如今诗书仍在眼前,我仍渴望研习治国之道。

注释

衣足:衣物充足。
弊:破旧。
粟馀:存粮剩余。
釜:古代炊具,此指粮食。
贫地:贫穷的地方。
省烦人:节俭之人。
尘土病:尘世劳苦。
催老:加速衰老。
风波:生活中的困难和变故。
愁过春:忧虑度过春天。
诗书:书籍,尤其是诗和历史。
经纶: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才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贫困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感慨。"衣足一囊弊,粟馀三釜陈"表明诗人的穿着已经破旧,食物也仅剩不多。这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品的形象描述,展现了诗人在物质上极度匮乏的境况。

"犹依食贫地,已愧省烦人"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不能自给自足、依赖他人的羞愧之情。这里的“贫地”不仅指物质上的贫困,也可能隐喻精神或道德上的匮乏。

接下来的"尘土病催老,风波愁过春"则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尘土”、“病”、“风波”这些词语,传达了岁月的磨损和个人的哀伤。

最后,“诗书今在眼,还欲讨经纶”表明尽管生活困顿,但诗人依然对知识和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这里的“诗书”可能是指古代的经典或文学作品,而“讨经纶”则是想要深入探讨和理解这些文化遗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况,更通过对贫困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别葛使君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幕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雷国辅之皖山

侍郎忧国最贤劳,太尉西州第一豪。

家庙比来闻泽厚,公孙今果见才高。

明时尚使龙蛇蛰,壮志空传虎豹韬。

莫厌皖山穷绝处,不妨云水助风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即事

河流南苑岸西斜,风有晶光露有华。

门柳故人陶令宅,井桐前日总持家。

嘉招欲覆杯中渌,丽唱仍添锦上花。

便作武陵樽俎客,川源应未少红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