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二首(其一)

三年婴酒渴,高卧似袁安。

秋色鬓应改,夜凉心已宽。

风衣藤簟滑,露井竹床寒。

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三年沉溺于酒如同婴儿渴望,高枕而卧仿佛那贤士袁安。
秋日的景色让双鬓似乎染上了岁月的颜色,夜晚的凉爽让心境已然变得宽广。
微风中的衣裳和藤席光滑凉快,露水沾湿的井边竹床透着寒气。
躺着回忆郊外门扉前的明月,感念皇恩深重未曾舍弃官帽。

注释

三年婴酒渴:指长时间沉醉于酒,像婴儿渴望母乳般无法自拔。
高卧似袁安:袁安,东汉名士,以清廉高洁著称,这里比喻高洁的品格或隐居的生活状态。
秋色鬓应改:秋色,指秋天的景色,也暗指年华老去,鬓发变色。
夜凉心已宽:夜凉,夜晚的凉爽,也象征着心境的平和与豁达。
风衣藤簟滑:风衣,被风吹动的衣服;藤簟,藤编的席子,这里形容凉爽滑顺的感觉。
露井竹床寒:露井,露天的井,这里指被露水湿润的地方;竹床,竹制的床,显得清冷。
卧忆郊扉月:郊扉,郊外的门户,代指郊外的家;回忆那郊外的月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恩深未挂冠:恩深,皇恩深重;挂冠,辞官的意思,这里表示因感念皇恩而没有辞去官职。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生病期间的感受和心境的诗句。首先,“三年婴酒渴,高卧似袁安”表达了诗人久病未愈,对美酒的渴望,以及躺在床上如同南朝名士袁安一般悠闲自得。

接着,“秋色鬓应改,夜凉心已宽”写出了随着季节的变迁和夜晚的清凉,诗人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这里“秋色”指的是秋天的景象,而“鬓”则是头发的古称,这里暗示了诗人可能因病而显得疲惫不堪,但随着秋风的到来,他的心情却得到了一定的宽慰。

“风衣藤簟滑,露井竹床寒”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凉意和室内外的清冷环境。诗人躺在竹制的床上,感受着微风穿过藤簟(一种植物)的轻拂,以及井水中露珠滚落的声音,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了一丝寒意。

最后,“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表达了诗人躺在床上思考往事时的温馨情怀。这里“郊扉月”可能是指乡间的月亮,而“恩深未挂冠”则暗示着诗人对某种深情厚谊的回忆,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即使在病中也没有随风而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的自我安慰与情感流露。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病中二首(其二)

私归人暂适,扶杖绕西林。

风急柳溪响,露寒莎径深。

一身仍白发,万虑只丹心。

此意无言处,高窗托素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病间寄郡中文士

卢橘含花处处香,老人依旧卧清漳。

心同客舍惊秋早,迹似僧斋厌夜长。

风捲翠帘琴自响,露凝朱阁簟先凉。

明朝欲醉文中彦,犹觉吟声带越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破北虏太和公主归宫阙

毳幕承秋极断蓬,飘飖一剑黑山空。

匈奴北走荒秦垒,贵主西还盛汉宫。

定是庙谟倾种落,必知边寇畏骁雄。

恩沾残类从归去,莫使华人杂犬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沙十里强。

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

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

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