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先墓作六首(其二)

文渊犹藁葬,正则且沈身。

古者无修墓,非言患难人。

报唯存此日,举必念千春。

黾勉从微力,伤哉由也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修先墓作六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与怀念。

首句“文渊犹藁葬”,文渊指的是古代学者的学识渊博,此处借指先人。然而,先人虽有丰富的学问和智慧,却只能以简陋的方式安葬,暗示了先人生前的贫困或不幸。接下来,“正则且沈身”一句,正则指古代的贤士,这里同样借指先人,表达了先人虽有高尚的品德,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安葬,只能沉入地下,孤独地长眠。

“古者无修墓,非言患难人”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古代的情况,指出先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患难之中,无法得到妥善的安葬。这不仅是对先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批判。

“报唯存此日,举必念千春”则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感激之情。虽然先人已逝,但他们的恩德和教诲永远铭记在心,每时每刻都在思念。诗人决心要继承先人的遗志,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岁月里,都要时刻铭记并实践。

最后,“黾勉从微力,伤哉由也贫”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将尽自己所能,努力为先人做一些事情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先人因贫困而未能得到更好安葬的深深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性光辉的追求。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修先墓作六首(其三)

不辰吾最甚,十二丧慈闱。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

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四)

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

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

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五)

固安唯至愿,尺寸自经营。

墓是无穷事,人兼不朽名。

发祥如有本,凭吊所从生。

虽乏青囊术,滕公自得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六)

万山青不极,旷绝此登临。

大化自通塞,吾人为古今。

风摇千亩绿,云散一溪阴。

转盼皆陈迹,弥伤志士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