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其三)

鉴形闭气思神法,初出艰难后坦途。

倏忽虽能游万国,奈何弃旧却移居。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修炼身心的方法要求专注和屏息,开始时困难重重,后来道路逐渐平坦。
虽然能迅速周游世界各个角落,但为何要舍弃旧地而选择迁移呢?

注释

鉴形:修炼身形。
闭气:屏息凝神。
思神法:思考精神修炼之法。
初出:开始阶段。
艰难:困难重重。
后坦途:后来的道路变得顺畅。
倏忽:瞬间、快速。
游万国:周游世界。
奈何:无奈、为何。
弃旧:舍弃旧物/旧地。
移居:迁移居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作品,属于绝句体裁。诗中“鉴形闭气思神法”一句,表达了修身养性的意境,通过内观、调息和专注心神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纯净和超脱。接下来的“初出艰难后坦途”则是说起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会变得平坦无阻。这两句可以看作是对修行过程的一种写照。

然而,从第三、四句“倏忽虽能游万国,奈何弃旧却移居”来看,诗人似乎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尽管通过修行能够使心灵自由自在,甚至可以“游万国”,但这种精神上的超脱并未带来现实生活中的满足。相反,诗人感到一种无奈和困惑,为何要放弃过去的生活而选择新的居所。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变迁和流离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修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139)

张伯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绝句(其五)

俗语常言合圣道,宜向其中细寻讨。

能将日用颠倒求,天地尘沙尽成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挨排四象生真土诗

东方青龙西白虎,南面朱雀北玄武。

四兽狰狞不可当,定计将军能作主。

两手擒来合战时,正见中秋月当午。

杀气惊天动鬼神,用尽周星震区宇。

须臾战罢兵器收,产颗明珠号真土。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

或歌诗,或语句,丁宁指引迷人路。

言辞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

争奈迷人逐境留,却将言相寻名数。

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但于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

为除妄相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心无挂碍。

无挂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穷劫罪。

不施功力證菩提,从此永离生死海。

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

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

问他第一义如何,却道有言皆是谤。

形式: 古风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

徒誇篯寿千来岁,也似云中一电光。

一电光,何太速,百年都来三万日。

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失。

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

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

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水逝。

但看古往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

身在世,也有方,祗为时人没度量。

竞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

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

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姹女结亲姻。

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

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碧潭奋身起。

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

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玄珠在泥底。

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

十月脱胎吞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閒人得知。

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

得遇之,宜便炼,都缘光景急如箭。

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待临渊空叹羡。

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

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者。

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无言如害哑。

却去伏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

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乙含真法最良。

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

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