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其一)

閒忆山中一片云,归欤莫待草风薰。

老身岂可为形役,俗语何堪著耳闻。

乍醉乍醒终郁郁,孰非孰是几纷纷。

颠寒踣饿男儿事,已办渊明自祭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闲时回忆山中的那一片云,归来时不要等到草木被风熏染。
难道我这老朽之躯还要受形体束缚,世俗言语又怎能入我耳中。
忽而醉忽而醒,心中始终郁郁不乐,是非难辨,纷扰不断。
困苦艰难本是男儿本色,我已经准备好像陶渊明那样写下自我悼文。

注释

归欤:归乡之意。
形役:身体被束缚。
俗语:世俗的言语。
乍醉乍醒:忽而醉忽而醒。
郁郁:心情抑郁。
孰非孰是:分辨不清对错。
颠寒踣饿:困苦艰难。
男儿事:男子汉应有的经历。
渊明:陶渊明,东晋隐士。
自祭文:为自己写的悼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归乡之情的诗句。

诗中“閒忆山中一片云”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淡远之景,山中飘浮的一片云仿佛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随后的“归欤莫待草风薰”则表明了诗人的急切心情,不愿再等待春天到来时草木繁盛,希望尽快回家。

“老身岂可为形役”、“俗语何堪著耳闻”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厌倦。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已不适合再承受外界的压力和束缚,同时也对周围纷扰的俗世之音感到不快。

接下来的“乍醉乍醒终郁郁”、“孰非孰是几纷纷”则描绘了诗人在饮酒中寻找慰藉,但却又在清醒时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交织。

最后,“颠寒踣饿男儿事”表达了诗人对艰难生活境遇的感慨,而“已办渊明自祭文”则显示出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通过文字来进行一种精神上的自我祭奠。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归乡和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二月三十日

酒病专欺老,诗材苦欠新。

客窗庐阜雨,故圃洛花春。

岁运江声急,家人夜梦频。

遥知扫松处,笋茗正芳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入五月病二七日

病已捐蒲酒,寒犹拥絮衣。

形骸元自劣,气候每相违。

人死朝朝有,吾衰事事非。

尪羸存喘息,聊复信天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八月二十日天晓

清晓潮初过,西风猎弊裘。

肯为贫士地,偏觉老人愁。

蟋蟀声弥急,梧桐色渐愁。

残星馀几点,吾独倚吾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其一)

社袄初穿暑气收,今朝五日过中秋。

隔湖我每思□□,□市公能顾小楼。

斗酒只鸡承厚意,扁舟匹马约閒游。

吾侪不与人间事,肯挂眉头一点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