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云无复似春浓,天地何人到此穷。
斜日淡烟今古恨,如何都付与孤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秋意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秋云无复似春浓",直接点出了秋天与春天景色的不同,秋云淡远,不如春天的浓郁多姿,这已经隐含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和对过去的怀恋。
紧接着"天地何人到此穷"一句,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和无奈。诗人似乎在问天地,为什么会让他陷入这样一个穷苦的地方?这里的“穷”字,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贫乏,更有心灵上的寂寞。
第三句"斜日淡烟今古恨",则是在描绘一种时间流转中积累的深沉怨念。斜阳、淡烟都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而“今古恨”则是说这种怨念已经跨越了现在和过去,成为了永恒的话题。
最后一句"如何都付与孤鸿",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诗人似乎在问自己,这些深沉的怨念,又该如何去处理?“孤鸿”指的是秋天里偶尔飞过的孤独的大雁,它也成为了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和孤寂,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四野秋风交敝庐,时平不用蔺相如。
有人来问生涯事,指点蓑衣学钓鱼。
形骸攲仄面皮黄,破屋三间号柳塘。
自大暑来真畏暑,到微凉处便知凉。
皂盖朱轓练水滨,春生秋杀总精神。
须知爱士何曾泛,屈指应无第二人。
归去苕溪理钓蓬,风清月白水精宫。
青莲居士争闲得,时答天书一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