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黄昏时寒冷的山野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日夜缓缓流淌。
我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口一片寂静,只剩斜照的落日,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
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注释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
转:转为,变为。
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水流声。
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
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
接舆:陆通先生的字。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田园风光图。开篇“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两句,以清冷的笔触勾勒出山川在秋季的神态,苍翠之色与潺湲之声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画面。

诗人随后以“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转换情境,从室内走向户外,手持拐杖站在柴门旁边,聆听着秋风中蝉鸣之声。这里通过诗人的动作和感受,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两句,则是对景物的进一步描绘。在渡口,夕阳余晖洒满了河流;而在荒废的村庄中,一缕孤独的炊烟升腾,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情怀。

最后“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则是诗人在醉酒之际,重返所爱之地——五柳(指著名诗人陶渊明曾居住的地方),并以狂放的歌声表达内心的欢愉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个淡泊明志、超然世俗的隐逸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愚公谷三首(其一)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

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

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

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愚公谷三首(其二)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

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

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

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愚公谷三首(其三)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

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

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