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

二更铙鼓动诸邻,百首新诗间八珍。

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

曷不劝公勤秉烛,老来光景似奔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深夜的铙鼓声惊动了邻居们,上百首新诗在佳肴美酒中穿插吟诵。
已经让纷乱的蛙鸣分成了两个声部,还邀请明亮的月亮加入我们的三人诗会。
云雾缭绕的湖边寺庙,每家每户都沉浸在宁静的夜晚,灯火通明的沙河如同春天般温暖。
何不劝您勤奋持烛,享受这晚年时光,就像车轮飞速转动,美好而短暂。

注释

铙鼓:一种打击乐器,用于夜间活动的信号或庆祝。
新诗:刚创作的诗歌。
乱蛙:嘈杂的蛙鸣声。
明月:明亮的月亮。
云烟湖寺:云雾缭绕的湖边寺庙。
沙河:可能指有沙的河流。
勤秉烛:勤奋地持着蜡烛,寓意珍惜时光。
老来光景:晚年的景象。
奔轮:疾驰的车轮,比喻时光飞逝。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夜晚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情景,以及对历史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更铙鼓动诸邻,百首新诗间八珍。"

这里描述了夜深时分,钟声响起,唤醒了周围的人群,而作者则在这个时候创作了一百首新的诗歌,其中包含了八种不同类型的佳作。

"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才华横溢,已经将散乱的思想整理成两大部分,并且还能在明亮的月光下继续创作,与其他两位文人共同完成新的作品。

"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和温馨的人居环境:湖边的庙宇被云雾环绕,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风光;而河畔的灯火在夜晚闪烁,似乎连续不断地给人春天般的温暖。

"曷不劝公勤秉烛,老来光景似奔轮。"

最后,诗人用这个比喻劝告友人要珍惜时光,像紧握蜡烛一样,不让它轻易熄灭。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就如同奔跑的车轮一般飞逝。

整首诗通过夜饮的场景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生活态度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

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

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

多谢清时屡推毂,豨膏那解转方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不蹶,以为鼎则不足,疑其饮器也,胡有诗,答之

只耳兽齧环,长唇鹅擘喙。

三趾下锐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

君看翻覆俯仰间,覆成三角翻两髻。

古书虽满腹,苟有用我亦随世。

嗟君一见呼作鼎,才注升合已漂逝。

不如学鸱夷,尽日盛酒真良计。

形式: 古风

贺陈述古弟章生子

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卿第二雏。

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

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馀。

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赠治易僧智周

寒窗孤坐冻生瓶,尚把遗编照露萤。

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

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

斋罢何须更临水,胸中自有洗心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