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古诗词大全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三)

独木山寮不出门,一瓶一钵送朝昏。

岩迷鸟迹千崖泣,松吼龙吟万壑奔。

掩息端如鸡抱子,爱閒屡见竹生孙。

海门月落寒潮急,准拟乘槎与共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四)

玉几峰头第一枝,老禅吃吃我深知。

曾将铁杵敲冰骨,似怪铅刀割蜜脾。

法外无心犹涉解,句中有眼即成疑。

袈裟不展蒲团稳,此是开元妙总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五)

我识虎丘三十年,精神霄汉鹘张拳。

机当危处即烧印,语到尽时难续弦。

路涉两岐空有泣,溪流一滴竟无传。

双峰古树苍藤罥,时有子规啼彻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六)

山人归去意何如,八尺方床自卷舒。

侧岸采茶敲石火,隔峰剪竹溜清渠。

碧潭印月菱花镜,白雁横空贝叶书。

后日相寻定何处?不于吴下即康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元日朝回

万国梯航满禁衢,卉裳象译语音殊。

凤箫声送纤腰舞,雉扇行分两翼趋。

花气欲浮金凿落,云光疑下锦流苏。

词臣不识金泥秘,点指薇垣颂六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周南翁退朝二首(其一)

跸道声回觐后皇,霞旌双引拂朱光。

龟台新按《霓裳》曲,兽鼎重然甲煎香。

歌板遏云穿泱漭,酒车流水度汪洋。

重轮瑞世思齐圣,传信应须属子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周南翁退朝二首(其二)

雉尾高张拥玉皇,彤庭金榜粲明光。

舞阶飞絮呈滕六,执卫传胪转阿香。

珠帽箫声双窈窕,翠旌云影互方洋。

侍臣谁近前螭立,愿纪尧年化日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早朝兴圣宫次韵

万马东西甬路斜,银河初曙起宫鸦。

天香随辇凝三素,风絮沾袍点六花。

铜史漏浮催卓午,玉奴声转进流霞。

词臣点缀瑶池事,底用秋风海上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用早朝韵酬伯生试院见怀

玉署松深月半斜,研朱和露勘涂鸦。

射熊心苦穿杨叶,吐凤声清饱竹花。

过眼似迷三里雾,腾身谁上九层霞。

故人掉首南山去,应钓秋风汉水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城南友人

三入承明愿已酬,蓬瀛又复接清流。

碧笺时写飞花恨,宝瑟曾传细雨愁。

梦绕故园追过雁,眼穿乡树认归舟。

荼蘼落尽啼鹃急,惭愧群公得纵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