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白感兴拟作二首(其一)

瑶姬上帝子,天日与晶光。

万古巫山中,玉颜照秋江。

世界一培塿,谁知楚襄王。

宋生底虫蛆,妄以己意量。

我无世上心,乃游不死乡。

与尔等爱恶,朽枯终一藏。

形式: 古风

翻译

瑶姬是天帝的女儿,她的光芒如同天日般璀璨。
在巫山的永恒岁月里,她的美丽照亮了秋天的江面。
这世界如同一座小土丘,谁能料到楚襄王会对她如此着迷。
宋生啊,你就像一条虫蛆,只凭自己的想法来衡量他人。
我没有尘世间的牵挂,正游历在不死的仙境。
对于你的爱恨,我不会参与,它们都将随时间腐朽消亡。

注释

瑶姬:天帝的女儿。
上帝子:天神之子。
巫山:著名的山川。
玉颜:美丽的容颜。
培塿:小土丘。
楚襄王:楚国的君主。
宋生:指代某人。
虫蛆:比喻卑微或令人厌恶的人。
世上心:尘世的忧虑和情感。
不死乡:传说中的仙境。
等爱恶:包括爱和恨。
朽枯:腐朽、消亡。

鉴赏

此诗为北宋诗人张耒的作品,风格上承自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风,尤其是李白的豪放派诗风。从内容来看,诗人借用瑶姬和巫山等神话元素,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不朽之想的理念。

"瑶姬上帝子,天日与晶光。" 这两句以瑶姬为象征,描绘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上接天日,与神秘的晶光相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万古巫山中,玉颜照秋江。" 巫山在中国传说中是仙女居所,这里将诗人的心灵寄托于万古不变的巫山之中,而玉颜照耀着秋江,更增添了一份清冷与孤傲。

"世界一培塿,谁知楚襄王。" 这句话中“培塿”指的是小小的人世间事物,这里的意思是诗人对尘世的看破和超脱,楚襄王可能是用来象征古代帝王的权势与短暂。

"宋生底虫蛆,妄以己意量。" 这里批评了那些只会计较个人得失、浅薄无知的人,将他们比作低贱的虫子,用以己意量天地之大事。

"我无世上心,乃游不死乡。" 诗人表达出自己与世俗完全不同的追求,不受尘世羁绊,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去寻找那永恒不朽的“不死乡”。

"与尔等爱恶,朽枯终一藏。" 这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看法与那些浅薄之辈区别开来,将自己真挚的情感深藏,不为世俗所动。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瑶姬、巫山等神话元素,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不羁自由的心境和高洁脱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读守道诗

仁宗之初公有声,一世懦者闻之惊。

日行古义不顾俗,师事孙子传其经。

扫堂捧杖供贱役,侍师之坐随师行。

质疑问道无敢变,当世始知师与生。

作为文章不徒发,讥切时事排公卿。

俗儒毁誉无所出,乃取过行为讥评。

过于仁义罪固小,矫弊自合违中行。

人皆不及子独过,过者之罪谁为轻。

开编偶诵子诗句,辞气磊落严以清。

吟哦令我不能舍,想见眉宇寒峥嵘。

高风一泯不可见,安得壮士能经营。

惜哉朽骨不可作,徂徕废土知谁耕。

形式: 古风

读李憕碑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

李公守节陷贼庭,身死髑髅行万里。

百年事往谁复省,一丘榛莽无人祭。

荒碑半折就磨灭,后人空解传其字。

杀身不畏真丈夫,自古时危知烈士。

俗书小技何足道,嗟我但欲扬其事。

寥寥获麟数千载,末学褒贬多非是。

高文大笔谁复作,黜臣饿夫须有待。

纷纷后世竞著述,纸墨徒为史官费。

却嗟何独此事然,搔首碑前空叹慨。

形式: 古风

读杜集

风雅不复兴,后来谁可数。

陵迟数百岁,天地实生甫。

假之虹与霓,照耀蟠肺腑。

夺其富贵乐,激使事言语。

遂令困饥寒,食粝衣挂缕。

幽忧勇愤怒,字字倒牛虎。

嘲词破万家,摧拉谁得禦。

又如滔天水,决泄得神禹。

他人守一巧,为豆不能簠。

君独备飞奔,捷蹄兼骏羽。

飘萍竟终老,到死尚为旅。

高才遭委弃,谁不怨且怒。

君乎独此忘,所惜唐遗绪。

悲嗟痛祸乱,欲取彝伦叙。

天资自忠义,岂媚后人睹。

艰难得一职,言事竟龃龉。

此心耿可见,谁肯浪自苦。

鄙哉浅丈夫,夸己讪其主。

文章不知道,安得擅今古。

光焰万丈长,犹能伏韩愈。

形式: 古风

读苏子瞻韩干马图诗

我虽不见韩干马,一读公诗如见者。

韩生画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为奇。

开元有臣善司牧,四十万匹屯山谷。

养之罕用食之丰,力不曾施空长肉。

韩生图像无乃然,我谓韩生巧未全。

君不见昔时骐骥人未得,饥守盐车惟有骨。

昂藏不受尘土侵,伯乐未来空伫立。

骐骥乏食肉常臞,韩生不写瘦马驹。

谁能为骥传之图,不如凡马饱青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