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载烟岚在岭陬,几番清梦到松楸。
每怜老子身关塞,长忆童时某水丘。
今得归来访渔隐,不妨高卧老菟裘。
据鞍矍铄成何事,徒愧平生马少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庚申七月自桂归资寿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故土的深切乡愍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三载烟岚在岭陬,几番清梦到松楸。”这里,“三载”指的是多年的时间,“烟岚”是山川间迷雾般的情景,而“岭陬”则是险峻的山峰之意。诗人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对故乡山水的怀念,甚至在梦中也能回到那片松林。
“每怜老子身关塞,长忆童时某水丘。”诗人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思念和担忧,“老子”指的是年迈的父亲,而“身关塞”则是表达父亲所处之地艰难与困顿。接着,“长忆”二字展现了诗人的深情,“童时某水丘”让人想象到诗人儿时在某个水边的小丘上的欢乐时光。
“今得归来访渔隐,不妨高卧老菟裘。”此处,“今得归来”表达了诗人终于能够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而“访渔隐”则是指寻访那些隐居于山林间的人物,可能是隐士或诗人的朋友。最后一句,“不妨高卧老菟裘”,显示出诗人对于现世的淡然态度和对未来岁月的期待。
“据鞍矍铄成何事,徒愧平生马少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责之情。骑在马上,手持缰绳(据鞍),但却感觉到自己一生中游历不多,未能尽情享受人生的快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乡山水的怀念、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个人生命旅程的反省,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湘流得雨掌来平,艇子乘风羽样轻。
过眼千山才岭粤,转头一水又衡荆。
大江东下怀乡国,落日西边是戍城。
鸣鴂数声青嶂晚,客心如铁也关情。
才见春从沙际归,堂堂背我迅于飞。
病馀窥圃心成怯,老去登楼力苦微。
岸柳含烟犹绿瘦,海棠裛雨正红肥。
山川信美非吾土,强作清吟祗遂非。
小有家林适,归来已恨迟。
引杯怀楚舞,饱饭和陶诗。
慷慨多新语,绸缪半旧知。
夜深桥雪滑,亟命短筇支。
官辙驱驰遍四郊,老来于此尚投胶。
绸缪先事心为碎,展转中宵睫不交。
贪鼠驱无容出穴,惊乌疑恐弗安巢。
灯残衾薄新寒力,听彻更筹五五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