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
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少人来往,树一旦被砍,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

注释

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
欹倒:倾倒。
扁舟:一本作“浩歌”。
棹: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创:砍掉。
夷:削平。
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成:一本作“会”。

鉴赏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图景。"野水参差落涨痕"中,“野水”指的是野外的自然河流,“参差”形容水波的起伏不平,“落涨痕”则是指水位变化留下的痕迹,表现了秋天雨水的不定和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印记。

"疏林攲倒出霜根"一句,则通过“疏林”描绘树木稀疏的景象,“攲倒”形容树枝因积雪而弯曲,“出霜根”则是指霜雪覆盖下的树根,展现了秋末初冬时节的萧瑟。

"扁舟一棹归何处"中,“扁舟”是一种平底的小船,“一棹”则表示船夫使用单个桨板划行,“归何处”表达诗人对归宿方向的询问,流露出一种返乡或寻找归宿的愉悦情感。

"家在江南黄叶村"这句,则通过“家在江南”直接指出了诗人的故乡所在,而“黄叶村”则是用以秋景象征家的温馨与和谐,黄色的落叶给人以丰收的喜悦,也让人联想到了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更体现了诗人在秋天这种转季时节所特有的感慨。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析枝二首(其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析枝二首(其二)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

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

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形式: 古风

和张耒高丽松扇

可怜堂堂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宫。

万牛不来难自献,裁作团团手中扇。

屈身蒙垢君一洗,挂名君家诗集里。

犹胜汉宫悲婕妤,网虫不见乘鸾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