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闻蛩有感

南风先自作秋声,蛩尔何知亦早吟。

慵妇机边重到耳,征人塞上顿惊心。

索裘应解寒将晚,彻土须乘天未阴。

闻此休将儿戏看,盍图远略备当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南风已经提前吹出秋天的气息,蟋蟀你又怎会知道,也早早地开始鸣叫。
懒妇在织布机旁听到这秋声,远在边塞的战士顿时心生惊悸。
寒冷将至,需要准备皮衣御寒,趁着天色还未阴沉下来挖土筑防。
听到这些,别再把它当作儿戏看待,应当谋划长远的战略以应对当前形势。

注释

南风:温暖的夏季风,这里指初秋的凉风。
蛩:蟋蟀。
慵妇:懒散的家庭妇女。
征人:出征在外的士兵。
索裘:索取皮衣,准备御寒。
彻土:挖掘土壤。
儿戏:不严肃、轻率的行为。
盍:何不,表示建议。
远略:长远的计划和策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人们对寒冷冬日的准备。"南风先自作秋声,蛩尔何知亦早吟"表达了自然界已经进入秋季,蟋蟀也随之发出响亮的声音,而人类似乎还未意识到秋意浓厚。接下来的两句"慵妇机边重到耳,征人塞上顿惊心"则展示了家庭妇女在织布时对寒冷的感受,以及守卫边塞的士兵们对即将来临冬日的忧虑。

诗中还提到了准备过渡到更为严酷季节的必要性:"索裘应解寒将晚,彻土须乘天未阴"。这两句强调了及时准备御寒衣物和趁着晴朗天气完成田间劳作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闻此休将儿戏看,盍图远略备当今"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世代的关怀与规划。诗人希望人们听到这秋风蟋蟀的声音,不要只是一味玩乐,而应当有远见地为当前和未来做好准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一种季节更迭、时光易逝以及对未来的警醒与思考。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从制垣观阅和韵

春风小试被庐蒐,抵掌功名一战收。

万里关河走狐兔,五更笳鼓肃貔貅。

星驰列骑看腾跃,云合嘉宾乐献酬。

机会不来人易老,故都惆怅麦油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

庐存龙去迹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

成败论人陈寿史,功名馀恨少陵诗。

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誇十倍丕。

半夜松声捲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劝驾桂林乡举

十年复此主文盟,喜得名邦岁贡英。

宴启鹿鸣珠照乘,堂开鹏运玉连城。

梅花雪里传魁信,桂子风前送客程。

若到天庭问南事,细陈长策为销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午行即事

数日征行喜即晴,山明溪秀翠为屏。

竹门梅出数枝白,松外山横几叠青。

人渐采茶登陇阜,家多酿秫市邮亭。

短舆午困几成梦,两两枝禽为唤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