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晓㴑龙江三百里,蒹葭漠漠首重回。

天连旧禁青云绕,日出中流白雾开。

满目秋光聊北渡,随舟山色更东来。

分明记得盘游地,一抹苍烟是凤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晨曦中渡过龙江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秋色的丰富。首句“晓㴑龙江三百里”便已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的水天一色之中。接着,“蒹葭漠漠首重回”一句,通过蒹葭的茂盛和回望的动作,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天连旧禁青云绕,日出中流白雾开”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天空的高远与江面的朦胧巧妙结合,日出时分,白雾散去,展现出一种由暗转明、由静入动的动态美。这种景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转、生命活力的颂扬。

“满目秋光聊北渡,随舟山色更东来”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不仅描绘了渡江时所见的秋景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期待与向往,体现了其开阔的心胸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最后,“分明记得盘游地,一抹苍烟是凤台”两句,以回忆的方式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以及对特定地点——凤台的深刻印象。这一抹苍烟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表达了他对美好记忆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渡江》诗通过对渡江过程中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柏子潭

绝壑溟沉古隧长,飞楼散尽柏苍苍。

空山雨露曾沾溉,春水鱼龙已奋扬。

地脉何由关至治,野人犹解说先皇。

只应坏碣奎文在,秋草难埋永夜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滁州官舍侍少卿家叔夜话

宦辙滁阳弟踵兄,我缘诸父得重经。

只应故榻曾听雨,敢儗虚堂是聚星。

两世相看亲叔侄,百年好在旧门庭。

夜阑无限分违意,月满空阶酒正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游醉翁亭不果寄滁州故人

当时踪迹两峰间,疋马重来不及攀。

曾有题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

未应啼鸟知人乐,空望清泉裹茗还。

寄谢故人休见诮,百年双足会须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舟中望金山

一笑推蓬见碧岑,可堪行役负登临。

旧游谁觅三年梦,回首空馀万里心。

初日楼台相映照,凌波草树自浮沉。

无由去汲中泠水,卧听寒潮杂梵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