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其一一一)

不是标形虚事持,释迦老子要人知。

拈来放去非他物,运水搬柴事事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这不是虚无缥缈的事,释迦牟尼佛是要人们明白的。
无论是拿起放下,都不是别的东西,就连日常的提水搬柴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注释

不是:表示否定,不是。
虚事:不真实的事情,比喻空洞无物。
释迦老子: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要人知:希望人们理解或领悟。
拈来:拿起,这里指修行中的动作。
放去:放下,同样指修行中的放下执着。
非他物:并非其他外在的东西,强调内在的修炼。
运水搬柴: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象征修行中的日常生活实践。
事事宜:每一件事,每一种情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證道歌(其一一一)》,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印肃。诗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佛教的修行和禅宗的理念,强调的是实践而非空谈。首句“不是标形虚事持”表明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虚妄的追求,而是内在的实修。第二句“释迦老子要人知”引用了佛陀释迦牟尼,暗示佛法是要人们亲身领悟的智慧。后两句“拈来放去非他物,运水搬柴事事宜”进一步阐述,修行佛法就像日常生活的琐事,如拿起放下、搬运水柴,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强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悟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教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来体验和证悟真理,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和直观体验的特点。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證道歌(其一四五)

一月普现一切水,四处分舟同一体。

多中一了一中多,莫学痴猿捞沼底。

形式: 古风 押[荠]韵

證道歌(其一五二)

刹那灭却三祇劫,更无丝发相交涉。

无名天地亦非先,有名万物光重叠。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證道歌(其一四八)

我性同共如来合,莫怪山僧情义薄。

与君相见不相知,自脱方能解彼缚。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證道歌(其二四二)

波离萤光增罪结,却把小乘文句说。

疑心到此转怀惶,莫怪经非人自拙。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