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吾身如浮云,缥缈归无家。
又如孤飞雁,不鸣跧蓼花。
路傍多青草,无语阅岁华。
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
夫岂造物者,故欲孤此邪。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深沉的孤独感。"吾身如浮云,缥缈归无家"表达了诗人对于没有固定寄托的哀伤,这里的"浮云"象征着不稳定和自由,而"缥缈"则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牵挂。接着的"又如孤飞雁,不鸣跧蓼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孤飞的雁不发声,是因为它已无心于周围环境,或者是对环境的绝望。
诗人通过"路傍多青草,无语阅岁华"描绘了一种淡漠与时间流逝的情景。路边的青草象征着时光的不断流转,而诗人的沉默则表明了他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接受。
最后两句"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夫岂造物者,故欲孤此邪"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情感投入,以及对万物造化者的疑问。尽管在野外还能找到美丽的兰花,但它们最终也会随着尘世的变迁而消逝。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也隐含了一种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孤独宿命的深刻体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长天滑如纸,皓月寒如水。
今人成古人,人生复能几。
顾此清凉夜,此情不自已。
聊以写怀抱,黯黯泣神鬼。
所泣复何言,已矣复已矣。
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
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
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
泪雨忽复晴,愁云悄自灭。
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
孤月明秋空,清影跨洞门。
彼美婵娟姿,的是姮娥魂。
凄然到书帙,茕然入酒樽。
不归广寒家,夜游天子园。
无人知此怀,惊烟笼啼猿。
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
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
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
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
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