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三笑图》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三笑”这一场景的独特感悟与理解。
首句“过桥本无心”,开篇即点出人物行进中的淡然心境,仿佛过桥只是寻常之事,并非刻意为之,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接着,“三笑亦偶尔”,进一步强调这三次笑声并非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充满了生活中的偶然性和趣味性。
“当时肯垂名,好事传画史。”这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当时的人们能够留下名声,那么这些美好的瞬间或许会成为后人传颂的故事,被记录在画史之中,成为艺术与文化的宝贵遗产。这里不仅赞美了“三笑”的美好,也表达了对艺术传承与历史记忆的珍视。
“巍巍匡庐峰,湜湜虎溪水。”这两句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巍巍”形容庐山的雄伟壮观,以“湜湜”形容虎溪水的清澈透明,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为后续的抒情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援笔写清高,幽兴殊未已。”最后两句,诗人提笔描绘眼前的景致,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里的“清高”既指自然之景的高洁,也暗含着诗人自身品格的高雅。而“幽兴殊未已”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美好生活的深深喜爱与不舍,暗示了他内心的满足与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笑”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如对名声与艺术传承的探讨,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的追求,都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