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萧萧山上草,悠悠山下道。

长城一何长,远望多悲伤。

远望不如归,游子日依依。

依依复累累,涕泣当为谁。

高台知天风,鸿雁知天霜。

欲媚更无人,欲去更彷徨。

浮云西北来,我马顾之鸣。

愿附尺素书,迢迢东南行。

浮云不可托,素书不可成。

十年违室家,安知即平生。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长城时的复杂情感与深沉思考。开篇以“萧萧山上草,悠悠山下道”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随后点出长城的长与远,引出“远望多悲伤”的感慨。诗人通过“远望不如归,游子日依依”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依依复累累,涕泣当为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沉重与无奈。

接下来,“高台知天风,鸿雁知天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紧接着,“欲媚更无人,欲去更彷徨”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情感,却又不知如何表达。

最后,“浮云西北来,我马顾之鸣”以自然界的景象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马的鸣叫似乎在寻求同伴的安慰。诗人希望借一封短简传递心意,但“浮云不可托,素书不可成”,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结尾“十年违室家,安知即平生”则以时间的漫长与生活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上留田行

人生一何相悬,哲士常见未然。

愚夫不睹目前,所较以千年。

今尔忽怨苍天非、世淆乱,谁贵圣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孤儿行

孤儿生,孤儿生,命不如,一抔土。

父母在时坐长筵,雷大鼓。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报府。今年护羌,明年击胡虏。

六月来归,不得自言苦。目汁稠浊,头面生疮。

大兄言视饭,大嫂言溉釜。上高堂,不见父与母。

下堂孤儿,泪下如缕。使我朝行薪,暮不得束刍。

顷筐敝漏,缉之用荼。钩折无喙,镰钝无肤。

舍镰拔丛,棘棘断行。复苏刺伤我手,复裂我襦。

自念犹人,谁使为奴。兄嫂如此,为不早去。

下从地下,当复何须。高秋八九,月堕严霜。

百草凋枯,牧竖绝粮。

驱羊下山,逸入他群,不辨所亡。

愿取我羔,莫攘我羊。羊复恋子,箠之不将。

弃箠挽角,羊僵道傍。拽羊回家,兄与嫂睨。

三年不乳,毛尾空长,作何校计。

乱曰:羊鸣一何芊芊。

父母地下,将书寄与兄嫂:尔爱其羊,我爱其子。

形式: 乐府曲辞

怨诗行

荆山何岩岩,白璧何齿齿。

圭璋满朝廷,尔胡独在此。

千载抵尘沙,一抱即知己。

瓦砾生目中,众人纷所指。

五都当一顾,三献不得理。

一刖藏白虹,再刖涸沂水。

玉石苟不分,安用存吾趾。

昭王遣使问,慷慨不可止。

一剖属白虹,再剖折沂水。

至今为宗器,天下称其美。

愿以陵阳侯,还之乐正子。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白头

青如雪中柏,凿如水中石。

自君有两意,事事非畴昔。

畴昔共绸缪,何尝不胶漆。

今日不胶漆,明日即参商。

东西大道上,车马遥相望。

新人此一时,故人彼一时。

难将故人意,持与新人知。

非不结同心,人情中道还。

白头百年期,岂作斗酒间。

云汉何绳绳,星宿何累累。

意气一以失,黄金不可为。

决如溃防川,绝如蹶张弦。

有亲相推与,无亲私自怜。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