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

人生一何相悬,哲士常见未然。

愚夫不睹目前,所较以千年。

今尔忽怨苍天非、世淆乱,谁贵圣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上留田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对比智者与愚者的视角,探讨了人生价值与社会道德的议题。

首句“人生一何相悬”,感叹人生际遇的差异巨大,如同天壤之别。接着,“哲士常见未然”指出智者能够预见未来,洞察事物的本质。而“愚夫不睹目前”则揭示了普通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事物,难以理解长远的意义。这种对比强调了智慧与见识的重要性。

“所较以千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指出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往往过于看重长期的影响,忽视了当下的价值。这种对时间尺度的考量,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最后,“今尔忽怨苍天非、世淆乱,谁贵圣贤”表达了对当前社会混乱状态的忧虑,并提出疑问:在这样的时代,谁才是真正的尊贵之人?这里的“圣贤”不仅指古代的圣人贤士,也暗含了对理想人格和社会道德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智愚、古今,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道德观念和理想社会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应兼顾长远与当下,同时呼吁社会重视道德与智慧的力量。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孤儿行

孤儿生,孤儿生,命不如,一抔土。

父母在时坐长筵,雷大鼓。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报府。今年护羌,明年击胡虏。

六月来归,不得自言苦。目汁稠浊,头面生疮。

大兄言视饭,大嫂言溉釜。上高堂,不见父与母。

下堂孤儿,泪下如缕。使我朝行薪,暮不得束刍。

顷筐敝漏,缉之用荼。钩折无喙,镰钝无肤。

舍镰拔丛,棘棘断行。复苏刺伤我手,复裂我襦。

自念犹人,谁使为奴。兄嫂如此,为不早去。

下从地下,当复何须。高秋八九,月堕严霜。

百草凋枯,牧竖绝粮。

驱羊下山,逸入他群,不辨所亡。

愿取我羔,莫攘我羊。羊复恋子,箠之不将。

弃箠挽角,羊僵道傍。拽羊回家,兄与嫂睨。

三年不乳,毛尾空长,作何校计。

乱曰:羊鸣一何芊芊。

父母地下,将书寄与兄嫂:尔爱其羊,我爱其子。

形式: 乐府曲辞

怨诗行

荆山何岩岩,白璧何齿齿。

圭璋满朝廷,尔胡独在此。

千载抵尘沙,一抱即知己。

瓦砾生目中,众人纷所指。

五都当一顾,三献不得理。

一刖藏白虹,再刖涸沂水。

玉石苟不分,安用存吾趾。

昭王遣使问,慷慨不可止。

一剖属白虹,再剖折沂水。

至今为宗器,天下称其美。

愿以陵阳侯,还之乐正子。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白头

青如雪中柏,凿如水中石。

自君有两意,事事非畴昔。

畴昔共绸缪,何尝不胶漆。

今日不胶漆,明日即参商。

东西大道上,车马遥相望。

新人此一时,故人彼一时。

难将故人意,持与新人知。

非不结同心,人情中道还。

白头百年期,岂作斗酒间。

云汉何绳绳,星宿何累累。

意气一以失,黄金不可为。

决如溃防川,绝如蹶张弦。

有亲相推与,无亲私自怜。

形式: 乐府曲辞

艳歌何尝行

何尝快独平生。但当被华縠,猎长缨。

起家为二千石,四十以专城。

兄弟纵横要路,车马络绎,往来公卿显者行。

但当在高堂,置酒快独,呼我所欢。

五陵少年,任侠知名。主人称寿,以乐上宾。

揽持绮丽,杂坐弹筝。触抵安足诤,岁月忽如流。

愿言重自爱,吾夙昔与君共绸缪。

朝亦复苦愁,暮亦复苦愁。

辟彼东逝之川,汎汎不系之舟。

浮云转薄心悠悠,有似客游难久留。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