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丁亥秋祀毕劳农北郊苏提干以疾不往以诗见寄因次其韵

秋尝事毕与宾游,神惠如临不敢留。

骑吹一川松露晓,踏歌千里稻云秋。

豳公堂上兕觥荐,郓使溪前经律诹。

尽日临民看不足,归从苏子静中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秋季完成事务后与宾客游玩,神明恩惠如同亲临不敢停留。
清晨骑马吹着号角穿过松露覆盖的山谷,踏歌而行穿越千里金黄稻田的秋色。
在豳公堂上举杯献祭,郓使溪边遵循律法占卜吉凶。
整天面对百姓仍觉不够,回家后向苏轼那样在静思中寻求更多领悟。

注释

秋尝:秋季的祭祀活动。
宾游:与宾客一同出游。
骑吹:骑马出行,伴有乐队。
松露:秋季特有的植物,象征高雅。
经律诹:遵循古代律法和占卜。
苏子:指苏轼,宋代文人。
静中求:在平静中寻找智慧或答案。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季祭祀完毕后,诗人魏了翁与宾客一同游览的场景。他感受到神灵的恩惠,但因身体不适未能亲自参加劳农活动,故通过诗歌表达对田间丰收景象的赞美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骑吹一川松露晓"写出了清早的宁静,骑马吹笛行走在洒满松露的山川,"踏歌千里稻云秋"则展现了广阔的田野上金黄稻谷连天的丰收画面。

诗人提及"豳公堂上兕觥荐",暗示着丰盛的酒宴,以及"郓使溪前经律诹",意为在溪边举行庆祝活动,遵循时节法规。他对百姓的关怀溢于言表,"尽日临民看不足"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生活的深深关注,即使不能亲临,也希望能从苏轼的静谧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对农事的重视,又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体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人日约李提刑李参政登蟆颐马上醉书

只从元日到人日,便觉新年胜故年。

买酒买符酬旧社,宜蚕宜麦祝新田。

般添和气开花柳,嗺送韶华入管弦。

我本田间饭牛者,偶来解后亦犁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人日南山寺约汪宪

天开三十六宫春,又见阶蓂七叶新。

雨足剪来齐麦垄,时和看不断游轮。

记曾英簜为使客,却拥朱轓作主人。

客主何常均寄耳,系边认取本来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赋

秋空和月卷玻瓈,清入肝脾触拨诗。

元自生来全体具,只缘见处一分亏。

俗情数日须圆候,识者先几畏满时。

千古词人谁解道,拟将今夕当佳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