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寿蜀帅(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里,我们不妨将注意力集中于诗歌的意境与艺术特色。
首句“霄汉当年把绣衣”,“霄汉”指的是古代的名山,代表着崇高与神秘。这里的“把绣衣”则是一种比喻,可能是指某种物品或者礼物。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绣衣往往象征着皇家或权贵之间的馈赠,意味着尊贵和恩宠。
接下来的“载持斋钺建侯圭”,则显示了一种仪式上的庄重。斋钺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器物,而“建侯圭”则可能是指某种权力的象征。这两句诗似乎在描绘一种隆重的场面,表明诗中的人物或事件都与尊贵和仪式有关。
第三、四句“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柝星沉玉垒西”则是对景色的描写。“春城”给人以温暖而静谧的感觉,而“月淡铜梁北”则使得这份宁静中带上了一丝凉意。紧接着,“夜柝星沉玉垒西”,这里的“夜柝”指的是夜晚,尤其是深夜时分,而“星沉玉垒西”则描绘出一幅星辰低垂、如同宝玉般沉落在城墙之西的情景。这两句诗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神秘氛围。
中间四句“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勋望范韩齐。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赞美与期待。“外阃”、“中朝”等词语显然是指某个特定的地域或朝代,而“勋望范韩齐”则在提及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或事件,体现出诗人对过去的敬仰。
最后两句“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则描绘了一种悠长而宁静的情景。这里的“枫宸”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建筑,而“侧席亲贤久”则表明诗人对智者、贤者的尊敬和亲近。而“早晚鸣珂步相堤”则是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风光图,显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崇尚高贵与宁静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