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诗僧,登垂云亭,饮参寥泉,最后过唐州陈使君夜饮,忠玉有诗,次韵答之

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

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

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

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

竹间逢诗鸣,眼色夺湖渌。

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

故应千顷池,养此一双鹄。

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

夜寻三尺井,渴饮半瓯玉。

明朝闹丝管,寒食杂歌哭。

使君坐无聊,狂客来不速。

载酒有鸱夷,扣门非啄木。

浮蛆滟金碗,翠羽出华屋。

须臾便陈迹,觉梦那可续。

及君未渡江,过我勤秉烛。

一笑换人爵,百年终鬼录。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山并非自以为高,千仞峰峦任我攀登。
西湖又能有什么?万般景象映入我眼。
云雾深处人隐居,静风中山谷回响。
你我皆无心机,随意漫步赏竹林。
竹林间诗鸣声声,眼神比湖水还要清澈。
片刻间写下百篇,两位老人互相追逐诗韵。
因此这千顷池塘,养育着这对吟游诗人。
山路崎岖难行,小亭狭窄膝盖常碰触。
夜晚寻找三尺深井,半盏玉液解渴求。
明日将是热闹的音乐节,寒食日夹杂哀歌和哭诉。
使君闲坐无趣,狂放之客不期而至。
提着酒壶的是鸱夷,敲门声非啄木鸟声。
金色的酒碗上浮着泡沫,翠绿的羽翼从华屋飞出。
转瞬即逝的欢乐,醒来梦境无法延续。
趁你未过长江,我频繁举烛陪你共度。
一笑换得功名,百年后终究化为鬼录。

注释

北山:指代高山。
自高:自以为高。
千仞:极言山高。
足:脚力。
西湖:杭州西湖。
万象:万物。
云深:云雾深邃。
坞:山坞。
响应谷:山谷回声相应。
信步:随意行走。
竹:竹林。
诗鸣:吟诗之声。
湖渌:湖水的绿色。
百篇:许多篇章。
追逐:相互追赶。
千顷池:广阔的池塘。
鹄:天鹅。
膝屡促:膝盖常常碰到。
三尺井:浅井。
玉:美酒。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
歌哭:唱歌和哭泣。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不速:意外到来。
鸱夷:古代盛酒的皮囊。
啄木:鸟名。
浮蛆:酒面上的泡沫。
翠羽:翠绿的羽毛。
陈迹:过去的事。
觉梦:醒来梦境。
勤秉烛:频繁举烛。
人爵:人的地位或官职。
鬼录:死亡记录。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即描绘了西湖山水之美,以及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的场景。“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山水的顺应与融入,而“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则展现了作者眼中西湖之美,以及这种美感如何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

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如与自由,可以从“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这两句中得到体会。这里的“坞”和“谷”,可能指的是山中的一种隐秘之所,而“云深”、“风静”则营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意境。

接着,“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心灵契合,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纯粹欣赏。这里的“无心”,并非真正的心不在焉,而是说他们在观察自然时,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和杂念。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竹间逢诗鸣,眼色夺湖渌。”则描绘了一种文学创作的灵感与视觉上的美感交融的场景。这里的“诗鸣”,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而“眼色夺湖渌”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这一句,可能是在赞叹诗僧清顺、道潜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之间在文学上的互相激励和追随。这里的“百篇”,是对两人丰富作品的肯定,而“俯仰”则形容了他们作品中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至于“故应千顷池,养此一双鹄。”这一句,则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希望在这样一个美丽自然环境中,能够安养心灵,就像那成对栖息在湖中的鸥鸟一样。这里的“千顷池”,形象地描述了西湖之广阔,而“一双鹄”则是对宁静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接下来,“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这一句,可能是在描绘诗人游览过程中所经历的自然景观,以及这种环境中的体验。这里的“山高”、“路已断”,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美与其难以企及,而“亭小膝屡促”则是对在小亭中坐卧时,内心世界的安适和舒展。

诗歌后半部分,“夜寻三尺井,渴饮半瓯玉。”这一句,是对夜晚寻找清泉饮用的情景描绘。这里的“三尺井”,可能指的是一口不深但水质极佳的井,而“渴饮半瓯玉”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纯净泉水的向往和享受。

至于“明朝闹丝管,寒食杂歌哭。”这一句,是对第二天清晨,琴瑟之声与寒食之苦交织的场景描述。这里的“明朝”,指的是第二天早晨,“闹丝管”则可能是对弦乐声音的描绘,而“寒食杂歌哭”,则形象地表达了生活中的辛酸和悲凉。

最后,“使君坐无聊,狂客来不速。”这一句,是对诗人等待友人的情景描述。这里的“使君”,可能是指陈使君,而“坐无聊”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朋友相聚时光的心境。“狂客来不速”则是在叙述诗人苏轼本身作为一位热情好客,急切地希望与友人相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新茶送签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

缝衣付与溧阳尉,舍肉怀归颍谷封。

闻道平反供一笑,会须难老待千钟。

火前试焙分新胯,雪里头纲辍赐龙。

从此升堂是兄弟,一瓯林下记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雨馀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星院寒碧轩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

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