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其二)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从前庞德公,从未踏入州府门。
在襄阳的老人们中间,他是个隐士,清苦守节。
难道没有拯救时局的计策?但最终还是畏惧世俗的网罗。
树林茂密鸟儿有归宿,水深之处鱼儿自相聚。
全家依靠鹿门山,刘表怎能夺其志向。

注释

昔者:从前。
庞德公:东汉末年的隐士。
州府:古代的地方行政机构。
襄阳耆旧:襄阳地区的年长而有名望的人。
处士:未做官的士人,此处指庞德公。
节:节操,坚守的道德准则。
济时策:救世良策。
罗罟:比喻世俗的束缚或陷阱。
林茂:树木繁茂。
鹿门:地名,庞德公隐居之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隐居生活的诗,通过对昔日庞德公未曾入州府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解。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是指在古老的襄阳,有位不仕的读书人,其清贫孤独之境况颇为凄苦。然而这位处士并非无策可施,只是因为畏惧世俗的罗网(比喻官场中的勾心与陷阱),因此选择了超然世外的生活。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是借自然景象来形容隐逸之人的安居乐业。举家依鹿门,则是说诗人渴望像古代隐者一样,带领全家远离尘嚣,依傍于山林之间的鹿门,以此作为归宿之所。

最后提到的刘表焉得取,是借用历史上刘表收纳人才、广聚宾客的事迹来强调,如果有识才之主,即使是隐逸之士,也可能被召入幕府,显示出诗人内心对于功名的矛盾和对世事的关注。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清贫自守、超脱尘嚣却又不失关怀世事的情感。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遣兴五首(其三)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遣兴五首(其三)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遣兴五首(其三)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遣兴五首(其四)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

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

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

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