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歇处何防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
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田园生活的意境。诗人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主张在这个歇息之地多停留片刻,因为外面的世界还未到达他内心的安宁时刻。
"宿头未到日头斜" 表明时间尚早,太阳尚未达到最高点,暗示诗人希望在这宁静中多享受一段简单而舒缓的时光。接下来的两句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 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田园风光,其中“篱落”指的是用竹木编织成的围栏,而“紫茄黄豆”则是常见的农作物,这些景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和谐自然与人文共存的画面。
"雨足一年生事了" 可以理解为经过充沛的雨水滋润,一年的农事已经完成,显示出对自然循环的顺应和满足。紧接着 "我行三日去程赊" 则表达了一种放慢脚步,享受旅途之美的态度。
最后两句 "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是诗人自述,他不再是年轻时的自己,那种急于求成的计谋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这里的“陶泓”很可能指的是陶渊明,这位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学作品对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平缓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犀林。
谁将金粟银丝脍,簇饤朱红菜碗心。
春早横招桃李妒,岁寒不受雪霜侵。
题诗毕竟输坡老,叶厚有棱花色深。
雪里晴偏好,寒馀暖尚轻。
山烟春自起,野烧暮方明。
又是元宵过,端令病骨惊。
遣愁聊觅句,得句却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