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其四)

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

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

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

可奈离心争一寸,每逢君弟辄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其四)》。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

首联“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借用了典故,元瑜和仲宣分别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这里用来形容友人间的文采飞扬,作品被众人传阅欣赏,展现出友情中的艺术交流与共鸣。

颔联“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认为与知己相聚的时光最为快乐,即使是一盏昏黄的灯光下对坐交谈,也足以铭记在心,强调了友情中的精神层面和共同经历的重要性。

颈联“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通过对比,描绘了世态炎凉,权贵们的浮华生活与普通百姓形成鲜明对比,暗含对社会不公的讽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便在物质世界中,真正的友谊也能超越一切。

尾联“可奈离心争一寸,每逢君弟辄相思。”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距离遥远,心中的思念却如同刀割一般,每当想起友人,便不禁涌起深深的思念。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友情中的牵挂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挚情感的珍视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移家来京师(其四)

江乡愁米贵,何必异长安。

排遣中年易,支持八口难。

毋须怨漂泊,且复话团圞。

预恐衣裘薄,难胜蓟北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都门秋思(其二)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偕王秋塍张鹤柴访菊法源寺(其三)

身离古寺暮烟中,归怯秋斋似水空。

暝色上衣挥不得,夕阳知在那山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怀映垣内城

冷雨疏花不共看,萧萧风思满长安。

虚堂昨夜秋衾薄,隔一重城各自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